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戏剧性探析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uiyigj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柴科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的基础上,对尼古拉?伊科诺穆改编的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的戏剧性进行深入探析。通过对《胡桃夹子》结构的戏剧性、调性与主题的戏剧性、戏剧性的演奏诠释等方面的分析,最终阐明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中包含丰富的戏剧性,从而使演奏时可以更加准确的诠释作品,对双钢琴演奏提供一定的帮助。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着重关注柴科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改编的前提条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胡桃夹子》是基础。第二章则首先分析了双钢琴改编的戏剧基础,柴科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丰富的戏剧性是双钢琴改编版本重点关注的。接着论述矛盾性的双钢琴组曲结构,阐述双钢琴组曲结构的戏剧性,主要提及双钢琴组曲中不同章节所体现不同的戏剧性创作。第三章是对双钢琴《胡桃夹子》调性与主题的戏剧性进行分析。双钢琴《胡桃夹子》对峙的双主题与冲突的调性对比所形成的戏剧性结构,更增强了音乐丰富的色彩。第四章从演奏分析的角度,通过双钢琴间的协作与对话、对峙与反差,使得音乐呈现出明显的戏剧化态势,对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更好的诠释作品提供帮助。最后,在结论中进一步总结了双钢琴组曲《胡桃夹子》中体现戏剧性的各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炼理解作品戏剧性的实质,并阐明其对双钢琴演奏的重要意义,从而有益的指导双钢琴演奏实践。
其他文献
赵季平作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擅长将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音乐素材相融合,古诗词歌曲《幽兰操》就是他这种创作理念的产物。作为赵季平优秀的声乐作品之一,《幽兰操》一经面世就成为很多歌手和歌唱家在声乐比赛和音乐会中的选唱曲目,因此对其研究在我国古诗词歌曲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音乐分析,试图通过分析张宁佳、杨光、廖昌永三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从不同唱法、声部的角度对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实践进行
学位
歌剧叙事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文本直观的表达情绪,而器乐叙事相比较来说更加的抽象。器乐叙事中没有文字,只能通过音乐本体进行传达与交流,抒发传递某种情感,因此要明白作曲家的意图,然后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传递信息。本文将主要针对作品中器乐叙事的角度重点分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卡门》与《卡门幻想曲》的相关概况与研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卡门幻想曲》的交响化思维;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这首改编曲中的音乐形象、演奏特点与技巧
学位
所有研究巴托克生活和音乐的人都会发现,民歌是巴托克深远成就的中心。而这首《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又是最原始、最淳朴的民间曲调,因此,研究该曲可以更好的去了解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风格。本文将从四个部分入手,第一部分是对巴托克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进行概括,也对《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的创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从民间曲调的旋律、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与民族化的和声上分别阐述匈牙利民间音乐在《十五首匈牙利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不同文明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人类灿烂文明,是思想和社会革新的源泉,也是帮助人类实现开放和打开新思路的手段。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保留了珍贵而重要的文化资源。由于濒临灭绝,我国已经有了许多方式和方法进行保护和发展。但我们对它的保护不应该只停留在浅层的外在保护,更重要的是唤醒它内在重新发展的生机,采取“给予保护”与“发展保护”相统一的方式。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和传承的越来
学位
作为中国现代有名的作曲、理论家之一,姚恒璐教授在日常教学空余时间内,长期于创作的道路上默默耕耘、笔耕不辍。近年来,其作品不断地在国内外上演,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深受业内外人士的喜爱,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姚先生的室内乐作品结构独特、手法细腻、意境深远。作品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写作技巧,更具有独特的个人音乐语言特点。而且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其作品在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又不失时代感。本文以姚恒
学位
《桃花红杏花白》由作曲家王志信改编,是一首具有浓厚地域性色彩的声乐作品,是中国民族声乐中的经典作品。本文从《桃花红杏花白》的“开花调”创编元素上入手,通过对“开花调”音乐特色、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把握左权当地“开花调”的特点;其次研究《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两首不同的“开花调”在这首声乐作品中的改编,从旋律、唱词、结构等方面的传承和创新上,探索这首声乐作品所包含的地域性音乐特色;最后,结合自
学位
本文是对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钢琴四手联弹作品《f小调幻想曲》(D.940)作品的演创作及演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文章对作曲家创作背景、作品音乐本体、作品技法、作品中结构片段和艺术风格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舒伯特的调式调性及其曲式结构的创作与演奏上均有独特性,它的结构与调式调性上的自由发展有较强的逻辑,其自由化的处理构成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直接的结构支撑和调性色彩
学位
本文是对我国彝族作曲家张朝钢琴作品《中国之梦》的演奏与创作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创作技法及该作品的演奏技巧,其中重点研究的是作品的多元化风格与演奏技法的运用。《中国之梦》将西洋的演奏与创作技法巧妙地与中国音乐作品的神韵和意境进行深度融合。风格植入式演奏、首调演奏思维等演奏技法和思维与西方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多元化融合共同描绘出一幅意境深邃的中国音画作品。
学位
朱塞佩·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定人之一,对意大利歌剧的推动和发展影响极大。威尔第一生创作了很多伟大的作品,本文研究的歌剧《海盗》属于威尔第的早期作品。本文对歌剧《海盗》中女高音梅多娜的唱段《这可怕的幻象》进行分析,此唱段经常出现在歌唱家的音乐会曲目中,其创作特色鲜明,旋律优美,情绪饱满充沛,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完美,难度较大,对于声乐学习者有一定的技巧上
学位
古筝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作曲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五声性调式定弦,开始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人工调式”,并且结合不同地区风格的调式,如西域调式等,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与古筝艺术的相互融合,使古筝艺术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筝曲《行者》2015年由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魏军先生所创作,该曲是以西安鼓乐《婆罗门引》与龟兹音乐素材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有筝与交响、筝与钢琴两个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