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公众形象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捷克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以探讨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为主题,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涉及许多公众形象的描写。这些公众形象有的是可以看见的人群的聚集,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看不见却给个人以真实影响。   本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搜集和整理散见于昆德拉小说中的公众形象入手,先将文本中看得见的人群聚集做一个大体梳理。这些看得见的人群有的是为了共同目的而聚会,有的只是散漫的陌生人在公众场合的集合,无论哪种场面都在昆德拉的小说中多次被提到,并对其小说主人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部分集中探讨看不见的公众形象,也就是一些关键词的集合,包括媚俗、不朽、大众传媒、集权主义等,并透过这些词透视它们之后隐藏的公众形象,以及作者对公众形象的倾向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第三部分从作家创作观的角度探讨为什么昆德拉会在其作品中塑造如此众多的公众形象,这些公众形象对其主人公的塑造有何意义,并进一步分析个人和公众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即:在个人和公众之间应该如何找到既不妨碍个性自由发展又不会因自由无度而导致混乱的平衡点,从而分析昆德拉对公众形象看法的合理性和偏颇,以及这些偏颇产生的原因。   最后结合我们所处的这个后现代社会,思考昆德拉关于公众的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探讨人在什么样的社会里才能真正享受到个性的解放和自由。
其他文献
在聚酯热媒工艺中,采用了许多屏蔽泵。屏蔽泵输送的是热媒,它始终工作在高温环境下,屏蔽泵的电动机的冷却和润滑都由换热后的热媒来完成。当热媒流量降到一定值后,屏蔽泵将因润滑
巴赫金哲学上的思索结果通过文论形式来表达,在面对现代哲学以来所形成的文化世界和生活世界分裂的情形时,他想以作为具体历史中活生生存在的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替代的个人必须
本雅明,1892年出生于德国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于1940年初逝世于西班牙边境的小城。他是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