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协议有源电子标签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或反射的传输特性,对物体进行自动识别。RFID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在销售物流、车辆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无源RFID的研究和开发已经较为成熟,近年来有源RFID设备的研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无源RFID标签,有源电子标签具有传输距离远、数据速率高、多标签识别速度快及处理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在远距离RFID系统如冷链物流等应用场合有着天然的优势。   目前有源电子标签面临的难题主要有两个:为了降低功耗,有源标签一般采用单向发送ID的工作方式,功能比较单一;有源RFID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至今未制定出2.4G频段上有源RFID标签的国际标准。   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论文基于nRF24LE1芯片进行了有源电子标签的硬件设计,并参照ISO18000-7标准设计了一套可实现自定义通信协议,定义了RFID读写器与有源标签通信规则,并在基于nRF24LE1芯片设计的有源电子标签上进行调试实现。论文主要工作如下:   (1)对RFID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技术:防碰撞算法和认证算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介绍。   (2)基于nRF24LE1芯片设计了一款低功耗有源电子标签。   (3)结合nRF24LE1芯片的特性,并参照ISO18000-7标准自定义了一套指令功能比较丰富的有源RFID通信协议,在自定义通信协议中集成了低功耗机制、防碰撞机制和认证机制,论证了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可实现性。   (4)设计了一套基于跳频轮询的分组ALOHA防碰撞机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5)针对有源标签的功耗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低功耗机制并实现。   (6)进行了标签程序调试,总结了工作中的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覆盖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各小区均采用全频率复用。然而,全频率复用导致相邻小区使用同样频率资源的用户彼此间产生较大干扰,降低了用户服
雷达辐射源信号检测是现代电子情报侦察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现代电子战环境中,信号密度越来越大,导致辐射源信号同时或相继到达接收机并重叠或交叠在一起,形成多分量雷达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标的检测与跟踪已经成为智能视频监控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在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把目标跟踪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视频监控、军
智能视频监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主要工作就是从动态场景的视频图像中检测、识别和跟踪感兴趣的运动目标,进而分析、理解并描述监视目标的行为。运动目标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传感器节点的软硬件技术是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在一些路由协议中,最为看重的是数据源节点至汇聚节点的传输延迟以及网络中路由开销,
数字荧光示波器(DPO,Digital Phosphor Oscilloscope)是最新一代的示波器,它集成了数字存储示波器和模拟示波器的优点,既有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波形存储,瞬态捕获,负延时触发和高级触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等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网络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国家安全、环境科学、交通管理
随着互联网上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电子文本信息也随之大量增加。如何有效地管理电子文本信息也成为了当今信息科学技术日益重要的一大课题。而文本自动分类,作为一种有效的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条码已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库存管理、医疗、物流等领域。然而,一维条码有限的信息容量限制了应用场景。二维条码提高了信息密度、增大了存储容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