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的意义。即?明确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类型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明确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与狭窄远端频谱收缩期各指标的区别。?明确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发生与腰部神经根受压的相关性,并探究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下肢动脉频谱与狭窄远端频谱收缩期各指标的区别。研究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联合超声科诊断的下肢动脉未见异常的患者200例(其中健康人群150例,LSS患者50例)和单纯下肢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患者25例,并收集健康人群的一般临床指征和所有入组患者下肢动脉超声多普勒频谱波形及频谱收缩期各参数指标。?将频谱形态分类,总结健康人群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类型,并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后者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约登指数最大时),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用比值比和95%的置信区间表示联系的紧密性。?定位最容易发生非典型频谱的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并对比该动脉非典型频谱与单纯下肢动脉狭窄患者狭窄远端频谱收缩期各指标变化,应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最佳界值(约登指数最大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差异,将分析有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β值(绝对值)对独立因素进行评分,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用ROC曲线评估联合诊断模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发生非典型频谱与腰部神经根受压的相关性研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健康人群与LSS患者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发生的差异性。定位最容易发生非典型频谱的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以相似的类缺血症状为出发点,对比LSS患者该动脉频谱与单纯下肢动脉狭窄患者狭窄远端频谱收缩期各指标变化,应用ROC曲线确定各指标最佳界值(约登指数最大时),应用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差异,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β值(绝对值)对独立因素进行评分,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并用ROC曲线评估联合诊断模型的鉴别诊断价值。全文所有结果均用双尾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应用IBM SPSS 23软件处理。研究结果:(1)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波形多样,并主要集中于舒张期波形改变,且以肢体远端动脉改变为著。分析非典型频谱波形改变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身高(RO=0.300,95%CI:0.145-0.618,P<0.05)与舒张压(RO=0.289,95%CI:0.128-0.656,P<0.05)为独立影响因素。(2)以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为例,对该动脉非典型频谱与单纯下肢动脉狭窄患者狭窄远端ATA频谱收缩期各指标分析,单因素分析: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加速时间(AT)、收缩期持续时间(ST)、减速时间(DT)、PSV/AT、PSV/DT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4.615、20.032、11.880、6.797、36.057、41.606,P均<0.05);多因素分析:PSV、PSV/DT为独立差异指标;建立联合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 0.835-0.985),诊断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3)LSS患者较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腘动脉(Popliteal artery,POA)和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更容易出现非典型频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SS患者的PTA为例,对比该动脉频谱与狭窄远端PTA频谱收缩期各指标变化,单因素分析:PSV、ST、AT、AT/ST、加速度(AC)、DT、DT/ST、减速度(DC)、PSV/AT、PSV/DT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429,55.600,44.508,4.398,38.189,26.193,5.164,39.182,47.232,40.356,P均<0.05);多因素分析:ST、DT/ST、PSV/AT为独立差异指标;建立联合诊断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5%CI 0.893-0.988),诊断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91.9%。结论:(1)健康人群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波形多样,并主要集中于舒张期波形改变,且以ATA、PTA改变为著。身高与舒张压为非典型频谱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2)当患者ATA出现非典型频谱时,若频谱PSV≥76cm/s和PSV/DT≥0.32 cm/s/ms时,更倾向于患者上段管腔无狭窄。(3)管腔结构正常的下肢动脉非典型频谱的发生可能与腰部神经根受压相关;当患者下肢出现疼痛、麻木、发凉、跛行等类似症状时,患者PTA频谱:ST<293ms和/或(DT/ST≥0.62且PSV/AT≥0.43cm/s/ms)时,更倾向于患者上段动脉管腔结构无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