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碳催化的L-2-氨基丁醇的绿色加氢合成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uuhh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2-氨基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药物的乙胺丁醇片的合成。目前关于L-2-氨基丁醇的合成方法主要有拆分法和还原法两大类,其中还原法中的直接催化加氢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绿色、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本文以L-2-氨基丁酸为原料,Ru/C为催化剂,硫酸为酸性助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直接催化加氢合成L-2-氨基丁醇。探索了多种催化剂的制备和反应条件对该反应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硫酸添加量、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和反应时间对L-2-氨基丁酸加氢的影响。优化的条件是:原料4.0g,Ru/C催化剂1.0g,去离子水200mL,硫酸添加量为2.05g,温度为100℃,压力为7MPa,反应时间为12h。其中,原料转化率随硫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产物的选择性略有降低。温度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有较大的影响,温度高于100℃,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但选择性和ee值明显降低。在38MPa的压力下,反应速率随压力增加而增加。Ru/C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中,气相氢气还原法制备的催化剂其催化效果好于液相还原法。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其转化率分别为98.51%和94.34%。而金属助剂W、V、Ti、Rh、Pt的添加均没有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最后,分别对气相还原法和液相还原法制备的Ru/C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气相还原法中,Ru/C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套用10次后,原料的转化率从98.51%降低至80%左右。通过N2-物理吸附、SEM、XRD、TEM、XRF等表征的分析,活性炭表面吸附的有机物盐覆盖了表面Ru的活性中心和活性组分流失导致了Ru/C催化剂的活性降低。液相还原法经洗涤和干燥方法的改进,催化剂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套用8次后,原料的转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擦窗机主要部件的局部设计要素对整机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情况。选取了擦窗机的吊臂和底盘这两个主要部件,分别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运用力学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等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同时我国需要大量建设城市住宅来满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需求。而传统的建造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国家在大力
近年来,由于北极航道对全球航运业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世界各国对北极航道的关注日益加强。我国主要通过利用北极航道中的东北航道,使从沿海诸港起到欧洲各港口的航程大大缩
近年来,基于柔性高分子材料的应变传感器(Flexible Strain Sensing Sensors,FSSS)在人机交互、电子皮肤、纳米发电机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能,引起了研究学者的普遍关注。然
云存储在服务形态和服务构建方面的突破,为数字学术资源的存储和利用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数字学术资源云存储中的安全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笔者选择数
高端轻卡变速箱对噪声、舒适性及能耗的要求越来越高,薄壁大螺旋角(>26°)高速档齿轮作为变速箱主要元件,其齿部精度直接影响变速箱的噪音及平稳性。薄壁大螺旋角齿轮类零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以产业为载体,通过产业集聚推动区域创新。“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生产性服务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最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其有效转化与合理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纤维素可通过水解生成平台化合物—葡萄糖,并进一步转化为工业化学品和液体燃料等,对经济社会
在化工生产中,对共沸物分离的传统方法存在高能耗易污染等缺点,因此探索节能环保的新型分离工艺很有意义。随着新型渗透蒸发膜材料层出不穷,为建立精馏-膜分离集成过程提供可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数字化资源为依托,通过网络向全体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