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京时报》于1906年10月18日由日本人中岛真雄创办于奉天(今沈阳),至1944年9月14日停刊,共历时38年,是东北地区发行量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被誉为东北三省报业的领袖。该报自创立之初就始终紧随日本政府的脚步,把日本侵华政策作为报纸的舆论宣传方向,在伪满洲国成立后它更成为日本在东北宣传奴化教育的"代言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紧接着1932年建立"满洲国"扶持傀儡皇帝溥仪上位,假借满洲政权之外衣,对东北行殖民统治之实,竭尽全力攫取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其所用,不断通过商品输出牟取暴利,将东北作为其未来推行全面入侵中国战略的供应站。随着东北人民抗日爱国情绪的高涨,日本深感仅靠武力无法真正使东北人民唯命是从,因而开始全面推行奴化教育政策以图改造东北人民为其所用。日伪通过改革新学制教化学生思想;建立协和会、弘报会等机构实行消息封锁,控制外部消息流入;发布虚假新闻迷惑东北人民,以此助推殖民思想的传播和殖民统治的深化。《盛京时报》作为当时东北人民为数不多获取信息、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成为了日伪宣传奴化思想、实施奴化教育政策的重要阵地。《盛京时报》与日伪政权默契配合,作为其最忠诚的"代言人",通过对时事、文化、经济、战争及广告、广播等一系列消息报道,对侵略事实加以捏造、粉饰,构建美好社会的假象来蒙骗东北人民,在潜移默化中将"日满一德一心"、"民族和谐"等思想植入东北人民的大脑。东北人民在奴化思想的蚕食下,爱国精神、民族凝聚力日渐丧失,蒙受着精神上的巨大折磨,逐步沦为日伪统治下的"二等良民"。而奴化思想的渗透大大便利了日伪在东北的经济掠夺、殖民统治,使整个东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走向了濒临崩溃的边缘。本文以《盛京时报》报道为基础,着重研究1932年至1942年伪满洲国时期的该报关国内外于重大历史事件报道、广告、副刊等内容。以发掘其新闻、特刊、广告、副刊等各种形式报道的内容为重点,研究日伪是如何利用报纸这一媒体对东北人民宣传奴化教育,改造东北人民为其殖民统治服务的。本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关于《盛京时报》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报当前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本文的研究方法、学术创新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对《盛京时报》基本状况的介绍,主要包括刊物的创刊背景、发展与衰落,以及刊物的创办宗旨、机构、创办人群和主要版面的介绍;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以《盛京时报》在伪满时期的各类奴化教育报道为基础,从日满亲善新闻、战争宣传、重大历史事件的舆论宣传报道等角度,重点阐述了《盛京时报》的舆论营造作用;第四部分是通过对《盛京时报》中刊登的副刊以及广告版面等内容,介绍日伪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渗透、文化入侵的各种手段;第五部分为《盛京时报》报道下奴化教育的特点,概括总结出日本借助《盛京时报》进行舆论宣传,体现出的奴化性、欺骗性、煽动性、侵略性和殖民性的特点。第六部分为全文总结。本文通过对《盛京时报》报道内容的分析和研究,挖掘日本在伪满时期对东北实施奴化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并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剖析,从而得出结论,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既要注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要防范他国文化入侵的可能,应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的影响,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