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我国目前有54.32%中小学学生就读于农村(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在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级贫困山区,学校体育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容乐观。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多次指出要加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并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强调指出:农村教育成功与否,决定我国教育改革的成败。
临汾的国家级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这里交通不便,道路崎岖。县城也处于大山的包围之中。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的支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滞后。其中农村中学分布较零散,学生以就近走读为主。本文选取临汾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个案,通过这一个案的深入分析,找出制约国家级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共性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供建议。为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参考。
本论文主要针对临汾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调查,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基本状况、学校体育管理方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执行情况、学生的体质和营养状况等问题;第二部分是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从体育教师的数量、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待遇、工作量、科研状况和再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课余体育方面,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和校外体育竞赛;第四部分是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和物质器材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临汾地区的五个国家级贫困县18 所农村初级中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该地区农村中学体育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但缺乏规范性,体育教学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放羊式教学普遍存在;2、该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体质处于及格水平;3、该地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能够满足教学之需要,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教龄较短,经验相对不足;4、该地区农村中学课余体育活动总体较差,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5、该地区农村中学学校体育物质条件较差,体育经费和器材严重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