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840-1949)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逻辑起点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思想和近代外国农业经济学说。将我国农业经济思想概述为农业地位、土地思想和农业赋税思想三个方面,并总结了我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三个特点,分别是“‘农本说’是我国农业经济思想的基础”、“土地思想是农业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及“宏观农业经济思想和微观农业经济思想各有侧重”。在概述近代外国农业经济学说时,文章将近代农业经济学说分为十种,但仅从传入中国的角度简介了八种学说。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农业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按照时间和传播内容的不同将传播过程划分为发轫阶段(1840-1912年)、发展阶段(1913-1934年)和高潮阶段(1935-1949年)。在发轫阶段,文章认为以技术为主的传播是这个时期的鲜明特点,简介了“农本”问题、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关系三个方面;在发展阶段,文章认为问题导向的标杆式经济理论传播是这个时期的鲜明特点,并以此分别介绍了“农业的地位、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问题”、“农业金融问题”、“农业救济问题”、“农业合作问题”和“农业保险问题”五个方面的经济学理论传播情况;在高潮阶段,文章认为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传播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分别介绍了“农场管理学”、“利息学说”、“土地改革理论”和“农场经营理论”的传播情况。从“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农学传播”到“问题导向的标杆式学说引进”再到“系统经济理论的引进”的发展过程,是农业经济学在我国传播的特点,同时符合学说引进的一般逻辑规律。本文的另一重点在于描述农业经济学的传播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这一影响,分别是对于学术界的影响和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农业经济学的传播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影响甚微,我国农业经济在三十年代陷入了崩溃的局面;对于我国学术界的影响则较为深远,文章认为发生在我国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三次学术论战足以表明农业经济学的传播对于我国学术界的影响,这三次论战分别是“中国农村经济研究方向与任务的讨论”、“农业立国与工业立国的讨论”和“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讨论”。最后概述了农业经济学传播的特点,认为农业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专门农经问题研究到一般农业经济理论、由多元主体到单一主体的传播过程。从社会经济文化根源思考这一过程的历史必然性,同时给出了笔者对于此问题的思考。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党中央、 国务院和各级各单位都为扶贫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财力和物力,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笔者2004年到
红原县牦牛养殖业在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故以牦牛保险进行风险规避尤为重要.但现阶段红原县牦牛保险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高效稳定地实现减贫目标.从长远看,政
随着农业技术地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做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对提升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性意义,并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重要的建设性作
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构建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韶关市曹角湾古村落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曹角湾旅游资源开发有所欠缺,整个区域
第六届中国冰淇淋冷饮食品工业展览会展会时间:2010年10月12日-14日展会地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GFC 2010中国(上海)绿色食品展览会展会时间:2010年10月13日~15日展会地点:上海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的生活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和标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近年来大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因此文章在关注极端天气下城市抗洪能力的基础上,选取镇
该文以发展中大国为研究对象,把发展中大国界定为"人口在8000万以上、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以上"的国家.从大国人口规模经济角度出发,分析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对于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环境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结合电子商务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开展电子商务教学活动能够有
广西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提前在1999年底宣布解决广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广西仍存在着深刻的返贫背景,因此,就是在宣布解决温饱以后,文本仍存在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在当代的经济形势下,给各个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保持优势,是每一个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