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可信无线通信的列车流形式化建模与仿真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高速铁路,建成快速铁路网,满足大流量、高密度、快速便捷的客运需求,是我国铁路建设的基本任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移动闭塞系统中,列车行驶速度和行车密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立高可信的GSM-R无线通信网络和高效低能耗的行车组织调度优化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突出。论文针对无线通信GSM-R网络的高可信服务质量QoS性能分析、以及高可信通信条件下多列车追踪运行交通流特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结论。1.主要考虑高速列车在移动闭塞区间条件下高可信GSM-R无线通信的形式化建模和高可靠性分析,建立了随机Petri网(SPN)表示的CTCS无线通信机制模型和列车与无线闭塞中心通信的GSM-R故障恢复模型,对GSM-R通信系统的高可信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2.针对无线通信信息并行处理问题,在基本细胞膜计算的基础上结合随机过程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生化反应速率的膜计算方法,通过对每个膜表示的事件物理意义的分析,从分布函数中求解出生化反应速率并分配给相应的膜,通过有限马尔可夫同构变换的途径实现对无线通信系统并行信息处理及可靠性的定量分析。提出的新型膜计算方法以最大并行的方式进行事件处理,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弥补了基本膜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另外该方法能够提高仿真系统的分析精度,为无线通信高可信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3.在高可信无线通信的前提下,针对移动闭塞列车运行的特点,研究了平直线路条件下列车追踪运行问题。以Multi-Agent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多列车追踪运行多智能体(MAS)模型,提出了列车与无线闭塞中心之间的MAS交互机制,实现了多列车追踪运行的安全距离控制。仿真研究了列车追踪运行过程中速度变化关系、不同线路初始化密度对线路交通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定量分析结论。4.针对多列车追踪运行时,列车流实时变化,传统方法对能耗难于统计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快照分层复杂系统建模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列车流能耗进行了仿真研究。在每一个时间t将该时刻系统作为一个快照,快照系统有环境静态信息描述和动态Processor处理机,随着时间一系列快照的演化,逐步演化得到系统的特性。应用提出的快照建模方法结合已经建立的MAS列车追踪交互机制,建立了基于快照的列车交通流能耗分析模型,得到了线路初始化密度、车站停靠时间对交通流能耗影响性分析。5.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列车在弯道线路上追踪运行的交通流特性,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铁路线路弯道的多列车追踪运行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了具有不同弯道半径、不同外轨超高和不同弯道长度的线路弯道对铁路交通流的影响分析。
其他文献
路堤静荷载和高速列车长期循环振动荷载作用引起的高速铁路地基土强度降低、塑性变形累积等问题将导致高速铁路地基的不均匀变形甚至导致地基失稳,给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带来
从古至今,贩卖人口的行为一直普遍存在,这成为了国家打击和防范的目标。在清代,"略人略卖人"的行为其实是贩卖人口。在清王朝其衰落的同时,"略人略卖人"的行为频繁不止。因此
有耗雷达目标的电磁散射缩比测量是飞行器隐身、反隐身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量纲分析原理,提出了关于有耗雷达目标表面阻抗的相似准则关系式。应用这个简
近十年来,随着CT产品的极大丰富,医院购买设备时亦日趋理性,决策者不但要考虑诊断性能是否可靠、病灶细节把握是否能够胜任、临床应用范围是否广泛等传统观念,更开始着眼于设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责任,承担国际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采取有效集体措施,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安全,是
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性强且教学内容丰富而繁杂。本文通过分析石油工程岩石力学教学的现状及课程特点,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产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迅猛发展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新挑战 ,图书馆要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不被社会所淘汰 ,必须深化改革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本文较系统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几种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晓文之变──访周晓文张卫周晓文的《二嫫》在京试映后,引起评论界的普遍关注和讨论,除了各种赞誉、争辩、质疑之外,影评人普遍感觉到引起这一切的是晓文的选材、风格、切入角度
迷惘之旅──重读周晓文戈铧1.现代文明疑虑或许在第五代导演中,周晓文是最具有现代感的一个。所谓“现代感”并非说他比他人更关注于中国历史性地经历着的“现代化”进程,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