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企业意识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可以更轻易的获得外界的支持和认可。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一种“假装履行社会责任”的隐秘欺骗手段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这种手段谋取不当利益,造成企业伪社会责任现象的泛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反复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需要兼顾环境绩效,但趋利行为驱使企业通过反复吹嘘自身环保行为,以欺骗公众的方式寻求发展。《南方周末》自2009年连续公布“中国漂绿榜”曝光了大量知名企业的漂绿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责任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2014-2016年媒体曝光的漂绿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规范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企业漂绿行为曝光的资本市场惩戒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具有惩戒效应,通过媒体曝光企业的漂绿行为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从而形成惩戒效应;媒体关注度与资本市场惩戒效应正相关,媒体关注度越高企业漂绿行为曝光的资本市场惩戒效应越强;媒体曝光来源差异不影响资本市场的惩戒效应;企业性质影响资本市场惩戒效应,国有企业性质会削弱企业漂绿行为曝光的资本市场惩戒效应。基于本文研究结论,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提出预防和治理企业漂行为的建议:企业树立环境责任意识,在经营战略的部署上将环境管理作为内部控制和职能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培育全民的环境担当意识,提高社会成员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关注度;政府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监督职能。构建企业内生治理、公众外部监督、政府环境规制的三重主体环境治理体系,促进我国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早日达成美丽中国的国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