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应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模拟临床输液致静脉炎形成后拔除留置针,分别使用50%硫酸镁和新鲜芦荟湿敷炎症血管处,观察并检测受损静脉血管修复情况,比较50%硫酸镁和新鲜芦荟对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为探索静脉炎的治疗方法提供医学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耳兔,双侧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研究分二步。第一步:建立静脉炎模型选择血管明显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排除耳缘静脉畸形和损伤,适应性喂养1周,取双侧外耳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血管走形、粗细具有可比性。随机选取10只兔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留置针置管,但双耳进行包扎固定。其余30只兔双耳外缘静脉分别留置针穿刺置管,模拟临床输液,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15min注完,注射完毕以25U/ml肝素盐水2ml正压封管,1次/d,注射完毕使用自制兔耳套包布包裹双耳,以防抓脱。再次注射药物时,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静脉留置针保留5天后诱导形成机械性静脉炎。第二步:分组实验造模成功后拔出留置针,将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分组后对照组、模型组用苯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快速留取活体组织标本。对照组取静脉中段长约1mm的血管做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取静脉中线两侧各宽0.1cm、长约1cm的矩形标本做HE染色。模型组即在穿刺点距近心端0.5cm处切取长约1毫米的血管做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在穿针点距近心端1cm处以穿刺血管为中线切取两侧各宽0.1cm、长约1cm的矩型标本做HE染色。实验Ⅰ组用50%硫酸镁湿敷,将浸湿的50%硫酸镁纱布六层直接敷于炎症血管处;实验Ⅱ组用库拉索新鲜芦荟湿敷,将肉质较厚的新鲜芦荟叶洗净擦干去皮,将芦荟肉质切成约5cm×3cm大小薄片敷于炎症血管处。两组均外用保鲜膜包裹固定,以防水分蒸发。每次敷4h,每天2次。连续湿敷5天后将兔用苯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切取活体组织标本,切取部位和方法与模型组相同。透射电镜观察标本取材后立即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中固定,4℃保存,24h后常规丙酮脱水,浸透、包埋、切片、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E染色标本取材后立即放入4%甲醛固定液,固定24h后常规乙醇脱水,石蜡包埋。每个标本连续切片3张,厚度2~5μm,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血管炎症反应程度。结果1.模型组炎症反应程度重于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炎症反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Ⅰ组炎症反应程度轻于模型组炎症反应程度,炎症反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实验Ⅱ组炎症反应程度轻于模型组炎症反应程度,炎症反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Ⅱ组炎症反应程度轻于实验Ⅰ组炎症反应程度,炎症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血管静脉内皮细胞表面有少许突起,细胞质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吞饮小泡;模型组血管细胞内可见线粒体明显肿胀,呈空泡样改变,粗面内质网肿胀变形,轻度脱颗粒,细长的突起和吞饮小泡数量减少;实验Ⅰ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中度肿胀,粗面内质网明显肿胀,呈池状,可见颗粒融合,或脱颗粒现象;实验Ⅱ组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轻度肿胀,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有轻度颗粒融合和脱颗粒现象。结论1.静脉留置针机械性刺激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2.50%硫酸镁和新鲜芦荟对静脉炎治疗均有效果。3.新鲜芦荟对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优于50%硫酸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