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丘脑弓状核内转录因子Sp1通过调控α7 nAChR参与大鼠偏头痛的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hicah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α7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 nAChR)是由Chrna7基因编码的蛋白,本实验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与Chrna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位点的转录因子,对筛选出的转录因子Sp1与α7 nAChR在偏头痛大鼠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ARC)内的表达及两者的靶向关系进行研究,探讨Sp1是否通过调控α7 nAChR参与偏头痛,为寻找偏头痛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以成年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连续7天的电刺激(electrical stimulation,ES)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采用von-Frey方法检测大鼠眶周皮肤机械痛阈值变化。(2)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ES大鼠血浆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含量变化。(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筛选Chrna7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转录因子Sp1与Chrna7启动子区靶向结合位点。(4)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检测 Sp1 与Chrna7启动子区的结合情况。(5)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ES大鼠ARC内α7 nAChR和Sp1 mRNA表达变化。(6)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S大鼠ARC内α7 nAChR和Spl蛋白表达变化。(7)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检测神经元激活标志c-Fos的表达情况及α7 nAChR、Sp1在ARC神经细胞内的定位。(8)ARC内微量注射α7 nAChR激动剂PNU282987或过表达α7 nAChR、注射Sp1 siRNA后,检测ES大鼠痛行为变化及相应的α7 nAChR和Sp1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结果:(1)电刺激2天后,ES组大鼠眶周皮肤机械痛阈值与sham组相比出现显著降低,第7天达到最低值,在电刺激停止后逐渐恢复。(2)ES大鼠血浆内CGRP含量相比sham组显著升高。(3)ES组大鼠ARC内c-Fos表达明显增加,且大多数c-Fos与α7 nAChR存在共标,提示ES大鼠ARC内α7 nAChR阳性神经元被激活。(4)ES大鼠ARC内α7 nACh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sham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ARC内微量注射α7 nAChR选择性激动剂PNU282987后2和4h,ES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ARC内过表达α7 nAChR后,ES大鼠机械痛阈值在电刺激第4天与NC组出现显著差异,降低幅度减小,降低时间点推迟,产生镇痛作用。(5)构建Chrna7基因启动子区荧光素酶截短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在-1567~-1169 bp序列中存在转录因子能够负向调控α7 nAChR表达。(6)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p1与Chrna7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明了 Sp1靶向结合Chrna7启动子区并且负向调控α7 nAChR表达,同时ChIP-PCR结果显示ES大鼠Sp1与Chrna7启动子区结合度明显高于sham 组。(7)ES大鼠ARC内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sham组具有显著差异,同时Sp1与α7 nAChR存在共表达。(8)ARC内注射Sp1 siRNA后,S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下降,α7 nACh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NC组相比则显著增加,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证明Sp1能负向调控α7 nAChR的表达。结论:电刺激大鼠上矢状窦区硬脑膜可诱导偏头痛并激活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下丘脑弓状核内转录因子Sp1通过与Chrna7启动子区靶向结合,负向调控α7 nAChR表达参与电刺激诱导的偏头痛。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对女性危害深远。临床实践中,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然而,在接受放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局部复发,需要进一步探究提升放疗疗效的途径。放射敏感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关键因素,其影响因素及分子调控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围绕乳腺癌的放射敏感性展开,利用大型的公共数据库,挖掘潜在的放射敏感性相关生物标志物,为乳腺癌放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提供思路。研究
学位
研究背景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造成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HDCP不仅增加产妇后续生活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或死亡的风险,并且会导致不良分娩结局,而这些不良分娩结局将增加儿童期和成年期罹患心脏病及代谢疾病的风险。因此,如何预测及预防HDCP的发生是关键。血压测量是监测和预防HDCP最常规使用的方法。然
学位
目的分析比较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Ⅱ,SNAP-Ⅱ)及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及围生期补充-Ⅱ(Score for Neonatal Acute Physiology Perinatal Extension-Ⅱ,SNAPPE-Ⅱ)
学位
目的:了解杭州市某新区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该新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情况、分布情况,了解该新区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为促进职业卫生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了解杭州市职业接触甲醛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甲醛职业接触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获得30家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
学位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企业铅暴露现状,明确职业性铅接触对骨密度的影响,研究铅在骨质疏松进展过程中对破骨细胞外泌体的影响,筛选出血浆外泌体差异性表达的miRNAs,为寻求铅暴露影响骨质疏松的可能存在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铅污染的防控和治理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1.职业性铅接触对工人骨密度的影响对该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工作场所中涉铅岗位进行铅烟、铅尘的检测。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职
学位
背景与目的心脑血管病(CVD)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其首要危险因素。我们近来的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分别有7个和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二者与CVD发生风险的关联尚不明确。本研究拟进一步分析高血压及前期发现的高血压相关的PPARγ基因和AGTR1基因多态性对CVD发病的影响
学位
目的调查稀土分离项目工艺过程所产生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通过剂量估算分析其危害程度;并对稀土分离项目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问卷调查,获取基线资料,充实伴生稀土矿职业人群放射防护认知资料库。为稀土分离项目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为稀土分离项目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管理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择江苏省某稀土分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手段开展γ周围
学位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Atg7缺失对小鼠CD11b+Ly6G-髓系细胞的影响方法:(1)流式检测自噬必需基因对髓系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采用造血系统特异性缺失自噬的 atg7floxp/floxp;vav-iCre 和 atg5floxp/floxp;vav-iCre 两种小鼠模型,用 PCR 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小鼠模型构建是否成功。获得野生型和atg7floxp/floxp;v
学位
研究背景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骨代谢的重要因素,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失衡引发的代谢性骨病。骨髓内脂肪细胞与成骨细胞均分化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是骨代谢平衡的重要参与者,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前期研究指出,雌激素缺乏会破坏BMMSCs中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之间的平衡,进而抑制骨形成,增加骨髓内脂肪组织。
学位
研究背景全球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造成沉重医疗负担,超重和肥胖依旧是我国和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相比于副作用大,有效性低的减肥药物,寻找安全有效的膳食相关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人群流行病研究显示,肥胖的广泛流行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水果摄入量的增加却与体重的增加呈负相关,研究者将其归因于水果中富含的多酚所介导的有益作用。膳食多酚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脂肪存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