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本位角度看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特征——兼评《杨柳风》中译本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文学,其创作目的是为了儿童的需要,这一特殊性要求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可借鉴和遵循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儿童本位理论,即以儿童为中心,洞察儿童心理,表现儿童语言特征,迎合儿童审美情趣。因此,本文主要以儿童本位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特征。 长期以来,成人文学翻译在翻译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接受理论是其重要指导理论。相比之下,国内翻译理论界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甚少。具体表现在儿童文学的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儿童文学的翻译作品日趋增多;另一方面,儿童文学翻译相关理论却很少。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和发展,更不能满足我国广大儿童文学读者的需要。鉴于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理论尚未成熟,本文主要从儿童本位角度出发,兼之接受理论的相关观点,重点评价《杨柳风》几个中译本的语言特征,对运用儿童本位理论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做一尝试性研究。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儿童文学读者的特殊性,以此说明运用儿童本位理论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的必要性。然后回顾了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的历史概况,并通过描述我国晚清、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特征变化,阐明儿童本位在我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翻译史上所起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其次,重点介绍了儿童本位理论的确立及其发展情况,阐明该理论的核心是以儿童为本位,以儿童的乐趣为中心。并指出它的出现冲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以“父为子纲”为核心的传统儿童观,对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和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我国教育家、文学家的极大关注。此外,笔者还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两个基本要求即可读性与可接受性进行了讨论,并通过分析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几个重要语言特征,即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幽默性和音乐性,论证运用儿童本位指导儿童文学翻译的重要意义。最后,笔者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杨柳风》几个中译本的词汇、句式、声音和修辞等四个特征作了比较分析。通过详细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小词使用的重要性,感叹词、头韵,拟声词、并列句的准确翻译,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形象翻译,总结出好的译文在其语言表现手法上遵循了儿童本位理论,译文语言灵活准确、简洁明朗、韵律优美、比喻生动,能够满足儿童阅读要求,迎合儿童审美情趣,符合儿童接受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对“敕撰三集”中的游览诗和中国唐代山水诗、特别是游览山水诗进行比较研究。特别运用“影响研究”的文学研究方法,找出唐代山水诗、特别是游览山水诗对“敕撰三集”
语篇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国内外语言学界许多人关注的课题。语篇分析属于篇章语言学范畴,它主要研究篇章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