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朦胧诗”后,诗歌的实验和变革几无间断,诗人们纷纷对传统的诗歌观念提出质疑,并努力寻求一种适应时代的新的话语方式。于坚作为其中的一员,其诗歌的魅力正是基于他对诗歌言说方式的关注和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改造。本文选择从于坚诗歌最具代表性的“口语化”写作和“语感”诗学两方面着眼,通过对于坚诗歌语言的深入剖析,肯定其语言所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经验的深刻表达及其对既有成规的突破与对抗,以及它所意味着的面向未来的创造活力与丰富独特的个体差异性。于坚“口语化”的诗性言说直接进入生命存在,以书写生活常态显现出诗歌语言的真实和本色。在消解了传统抒情中容易出现的浮夸和矫饰后,通过对词语关系的创造性组合和拒斥传统诗歌中经典性的象征、意象和隐喻等修辞手段,为诗歌语言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同时,于坚对“语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诗歌的冷抒情风格,诗歌语言的反讽特征,以及诗歌节奏的独特审美效果。这种诗歌写作以打破形式约束来获得新的语言的自由舒张,达到语言与生命律动的同构关系,为诗歌带来了不少可供继续增值的元素,同时也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诗歌的传统理解和传统阅读方式。现代汉语不只是白话对文言的取代,更是语言思维的扭转,随着现代生活场景的迅速更迭与变化,诗歌内容、诗歌语言都必将随之改变,因此,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下,于坚的言说方式是诗歌自身发展和诗人语言自觉共同选择的结果。本文认为于坚对诗歌语言的开掘与创造深入到了诗歌的内部,诗歌语言与诗歌内容被置于平等的位置,打破了诗必然是意义与语言二分的传统。在当代诗歌不断探求传统与现代观念、现代审美情感衔接,伸张诗歌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于坚的诗歌创作与理论追求无疑给诗歌带来了一个新的维度。同时,从于坚独立的诗歌精神立场、充满现代感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中,我们看到当代诗歌在表现复杂丰富的现代生活情状和现代人心态方面所具有的传统诗歌无法胜任的立体性和有待进一步发掘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