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表示学习的链接预测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数据来源不全面且知识抽取技术尚未成熟,人工或自动构建的知识图谱往往并不完善。知识图谱链接预测旨在基于已有知识推理预测新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图谱补全。本文针对大规模开放领域知识图谱的链接预测问题展开研究。现有链接预测算法中,路径排序算法应用于大规模知识图谱时会产生较大的时间开销。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采样随机游走的路径排序算法,旨在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转移的链接预测算法忽略了多步关系路径及复杂推理模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双采样随机游走生成的多步路径融合到转移算法中的改进思路,旨在提高链接预测准确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双采样随机游走路径排序算法(Dual-Sampling Path Ranking Algorithm,DSPRA)。本文改进路径排序算法中的采样策略,提出一种基于双层采样机制的随机游走方法,该方法分别在关系层和实体层进行粒子采样,降低了基于随机游走的路径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同时不会显著影响算法的预测准确率,为减小后续融合算法的时间开销奠定基础。(2)提出一种融合双采样路径约束的转移算法(Dual-Sampling Path based TransE,DSP-TransE)。本文提出路径置信度的定义并依据融合路径约束的转移假设将双采样随机游走挖掘出的多步路径融入TransE算法中,使得TransE算法可以同时利用直接关系与多步关系路径进行表示学习,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知识表示向量,提高链接预测的准确率。同时,在DSPRA算法的高效性的影响下,融合算法的时间开销的增幅显著降低。本文在大规模开放领域知识图谱数据集上进行了链接预测实验,验证了 DSPRA算法和DSP-TransE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关无线资源管理方法的相关研究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通信系统模型越来越复杂,目前仍有如下问题亟待解决:如何实现用户级别的资源分配优化,即满足用户对多种业务的不同服务质量(Qualityof Service,QoS)要求;如何对系统中的多维互斥条件进行建模,提供资源管理所需的必要系统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引入了超图和资源优先级的相关概念,使用超图在系统建模中保留了多维特征关系,并通过资
[目的]研究同期多灶性肺磨玻璃结节(synchronous multiple ground glass nodules,SMGGNs)患者的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肺部多原发磨玻璃结节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肺腺癌或癌前病变的43例SMGG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第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手术切除的全部标本进行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兴起带来了无线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加剧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能源供给负担。鉴于基站能耗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能耗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为了降低系统能耗,必须尽可能降低基站的能源需求。因此,本文以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绿色通信为背景,借助超密集组网技术与基于能量收集的D2D(Device-to-Device)通信技术两大技术手段,通过无线接入网基站部署的密集化及接入方式的异构化,改善现有无
学位
目的 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IPV)在创伤相关性肺损伤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探讨HFNC在创伤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常规吸氧得不到改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HFNC组和NIPV组,每组8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氧疗后1、12、24、48 h的呼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
目的 观察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接受治疗的94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给予抗感染、抗休克及补充营养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4 h和7 d的NLR、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指标的变化及入院28 d病死率
目的 探讨密闭吸引连接管使用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ICU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126例患者,根据密闭吸引连接管更换频率分为A组(更换频率:1次/24 h)40例、B组(更换频率:1次/72 h)44例、C组(更换频率:1次/120 h)42例.记录并比较治疗期间3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分别于机械通气24、72、120 h采集C组患者吸引连接管头端内口表面样本和痰样本,比
目的 观察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撤出针芯时使用三指指压法阻断喷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东阿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需接受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三指指压法以阻断桡动脉穿刺撤出针芯时喷血的发生,全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监测导管进入血管情况以及导管尖端位置情况,穿刺成功后缓慢置入动脉导管,超声探查动脉导管尖端位置,并在超声引导下用食指按压住动脉导管尖端1 cm处,中指按压住动脉导管尖端部位,无名指按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在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脱机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96例呼衰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9例应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56.71±8.61)岁〕,另47例未应用呼吸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7.52±7.91)岁〕.观察两组患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心衰等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
目的 分析心搏骤停患者相关因素的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以期提高防范和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附属铜陵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入重症医学科的58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一般情况,对心搏骤停的原因、复苏时间、救治情况等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统计分析.结果 在纳入的5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年龄以70岁以上为主(占50%);心源性因素是心搏骤停的最主要原因(占36%).复苏成功时间在10 min以内的患者最多,有19例(约占33%);未复苏成功的8例(约占14%);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