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照是南朝宋元嘉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孤出于时代,为后世所重。观其一生,为仕途而行旅是他生存模式的真实写照。研究鲍照的行旅诗歌,有利于我们进行双向审视,既可以在南朝的社会与历史、以及在士文化的大背景下了解鲍照的宦游经历,帮助我们对他的生存处境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在多个方面了解鲍照其人其诗,又可以在鲍照的行旅过程与心理历程中,感受南朝行旅诗创作的整体背景,探寻行旅背后蕴含的时代特色与文化意义,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本文以鲍照的相关史料与文学作品为基础,分四个部分对鲍照行旅诗作综合研究。第一部分,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分析鲍照行旅的动因,并梳理他的行旅历程。就时代环境而言,刘宋皇权的重振意味着寒门人物入仕的大门渐渐开启,宗王的辟召制度进一步打通寒门人物以行旅游仕的道路,为鲍照进入仕途创造可能;从个人追求出发,鲍照自身有着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追求,同时具有不甘沉沦的狂狷性格,时代与个人气质共同驱使他为入仕而踏上行旅之路。鲍照行旅以宦游为主,可以通过鲍照的任职情况梳理他的行旅历程。第二部分,探讨鲍照行旅诗的时空书写。在空间书写上,鲍照抓住了地域空间的民俗特色,主要体现在江州、扬州、建康与荆楚地带的书写;空间延展出的想象世界,则以角度的切换与色彩的透视两种方式建构。在时间书写上,鲍照行旅诗中的物理时间,通过古今交替与旦暮交替而产生“变奏”,心理时间因季节敏感、与友交往而延展。第三部分,探析鲍照行旅诗中出现的情感意蕴。身乏心忧的感叹、别离家园的愁思以及运命困顿的悲哀是其情感主调。伴随着这些情感的发生,鲍照在行旅诗中采用了“蓄势”“诘问”“代言”这三种方式抒情。第四部分,明晰鲍照行旅诗对前代行旅诗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适时变动的开拓创新。在“汲古”方面,鲍照沿袭着行旅诗感物比兴、羁旅山水的两大传统范式;在“通变”方面,鲍照则开拓出理消情长、辞变险俗的世俗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