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岩溶隧道地质灾害评价与施工控制技术研究——以叙大铁路岩溶隧道为例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以铁路、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不断向西南山区推进,岩溶隧道的重大岩溶灾害已成为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重点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大量工程实践和研究工作中,国内外学者已基本建立一套关于超前识别岩溶灾害的技术和方法体系。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对大规模充填型溶洞的识别还尚未有针对性的方法体系。本文以川南叙大铁路的高风险岩溶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岩溶发育宏观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竖向充填型溶洞的超前识别和探测方法,分析了岩溶突水、突泥后可能产生的工程效应,并探讨了防治这类岩溶灾害产生的控制措施。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在大量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线路区岩溶发育的控制性因素,建立了以可溶岩分布范围、岩溶历史及地下水特征为关键指标的水文单元划分标准。利用该标准将全线划分为三级水文地质单元,其中岩溶发育最为明显的是Ⅰ-1-2大官水单元,Ⅰ-1-3大寨水单元和Ⅱ-1-3水落河水单元。统计表明大型岩溶都发育在P茅口组和T嘉陵江组中。  (2)以隧址区的水文地质宏观特性为基础,结合隧道区地表岩溶特征和开挖揭露岩溶特征,建立了岩溶隧道岩溶风险的五级分级指标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全线路的主要岩溶隧道进行了危险性等级预测与评价,仙人洞隧道和中坝隧道是该路线的高风险岩溶隧道。  (3)对重点隧道开展岩溶灾害发育规律的研究,对“长(TSP)短(GPR)结合”物探方法在探测竖向充泥溶洞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预测与实测多项对比,得到了:TSP探测距离长,可判别宏观风险,但低速带解译中不容辨识是破碎岩体还是夹泥充填物;GPR探测距虽短,但是首个反射界面明显,精度较高。  (4)采用反演解译和开挖验证等方法,对不同规模、形状、填充物质的竖向充泥溶洞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两正一负”的反射波特征确定溶洞顶部边界,采用侧壁多次波干扰和曲率半径定性判断溶洞规模的方法;还提出了利用主频波峰特征来判断填充物类型的方法。  利用正演分析方法,对溶洞壁覆泥的反射波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  ①不存在覆泥层的空溶洞顶界面位置由正反射对应两个负反射,溶洞顶界面位置为较强正反射界面;存在覆泥层的空溶洞顶界面由负反射对应两个正反射,溶洞顶界面位置为强负反射界面。  ②不存在覆泥层的空溶洞顶界面反射较强,频带较窄,频率相对较高,溶洞内部振幅低,能量低;存在覆泥层的空溶洞顶界面反射增强,频带宽,频率相对较低,溶洞内部反射振幅值增高,能量增强。  (5)利用上述成果,探明了岩溶风险等级较高的仙人洞隧道,中坝隧道存在的竖向溶洞、暗河等岩溶灾害,特别是竖向充泥溶洞灾害7处,特大型突水点1个,仙人洞隧道潜在大规模突泥灾害1个。通过计算分析要保证仙人洞特大突泥点的安全,必须保证其围岩安全厚度在3.5m以上,并结合地质条件,提出采用套拱,大管棚和注浆小导管对大型充泥溶腔进行联合支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支护效果。  (6)通过对隐伏溶洞隧道进行分析,根据梁板抗弯、抗剪估算理论,结合仙人洞隧道的实际营运载荷,采用FLAC对不同衬砌厚度、溶洞形态、位置关系的安全距离进行了分析,在处于理论计算临界范围附近时,隧道衬砌厚度的增加对于底板稳定性改善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较浅的位置衬砌厚度的增加时,由于自身重量增加,可能对底板稳定性起到一定负面影响,并对底板进行了稳健度分析。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与其它结构体系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和优点.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
该文通过对板柱节点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和理论研究,试图以板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做进一步的了解,提出设计建议.该文首先利用SAP程序对竖向剪力和不平衡弯矩作用下的板柱节点进行
传统桥梁上采用的伸缩装置一是影响桥梁舒适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尽可能地减少或者完全取消伸缩装置将是一个明显的进步.在中小跨径桥中,整体式(半整体式)新型无缝桥乇
该文详细论述了土性参数随机场模型,讨论了方差折减系数和相关距离的概念,并用VisualC++5.0编制了可视化的相关距离计算程序,适用于大量相关距离资料的计算;利用由生产单位搜
该论文主要以一个成功的边坡加固工程为例,具体应用对加固前后边坡的力学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工程地质资料运用岩土体工程分类法,对该边坡工程中的风
作者采用拱桥现行设计理论等对钢管混凝土拱这一新型的组合结构的拱轴变形(挠度)、施工加载程序及预拱度设置等进行了研究.文中主要针对一般无铰拱拱桥进行了相关的结构挠度
该文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采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可使冲切板的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延性有效增强.该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完成了18个高强钢纤维混凝土板柱节点的冲切试验研究,首次
海洋中存在风能、波浪能等多种可再生资源。数值浪槽是评估人工俘能装置在恶劣海洋环境下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其中结合有限体积法(FVM)与流体体积法(VOF)的数值浪槽,通过对纳
该课题结合节理裂隙岩体的裂隙分布特征,分析研究了节理裂隙岩体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的破碎机理,在Kuszmaul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含初始损变量的动态损伤演化模型;
地下工程逆作法是先利用施工完的地下连续墙(或柱列式挡土墙)挡土、截水、防渗并兼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在分层构筑地下结构物主体的梁、板、柱、墙等过程中,由上而下施工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