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动因探析与路径选择——以苏北S中学为个案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学校管理水平提高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的前提与必要条件,而合理的流动是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目前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束缚于传统观念和陈规旧制,缺乏公平,流动无序,极大地影响了基础教育均衡战略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苏北S中学为个案,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展开调查,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探讨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合理流动的路径,并试图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已有研究表明,外来人口一般更为看重同乡关系,其同乡间的关系也更为密切。这提示了城市外来人口同乡关系研究领域的新课题:在从初进异地城市到逐步融入流入地社会的过程中,外
社会融入是我群融入主流群体并与其他群体平等共享资源与机会的过程。在综合权衡经济、社会、心理或文化层面研究的利弊或便利后,本文以社会层面的融入为研究的根本问题。而社
“贫困”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弱势群体。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深蒂固,农村贫困人口占据了中国贫困人口的主要部分。从生活质量的视角研究农村贫困群体的
高利贷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存在的信贷形式之一,在民间金融活动中一直充当着非常活跃的角色。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大一统”金融政策影响下,高利贷逐渐淡出人
艾滋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是渐渐演变为社会问题,国家社会各界也开始对其关注、重视。随着国际、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学术界展开对艾滋病的集中研究,但以往研究都侧重于艾滋
随着后发国家发展现代性的迫切性,在相对落后地区导入外部要素、推动重大事件发生成为助推社会观念变迁的重要路径。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计生领域服务理念的更
随着安徽庐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土地流转试点(庐江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工作已全面开展。近几年,台创园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不少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