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硝化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过去曾一度认为反硝化只存在于细菌中,关于反硝化作用基本机制的信息都来自于细菌。细菌反硝化作用以及催化反硝化的各类酶的基本特性已被阐明。然而最近研究发现,在真菌中也存在反硝化作用。真菌的反硝化过程中有着与细菌不同的特点:反硝化细菌还原反应的最终产物是N2。但大多数真菌反硝化作用的终产物是N2O,只有少数真菌与其它微生物共同反硝化(Co-denitrification)生成N2。真菌反硝化作用强,且厌氧条件不严格。丝状真菌易于吸附,培养后易收获。对真菌反硝化作用的机制和反硝化细菌-真菌组合的筛选及反硝化作用条件的研究,将为生物除氮技术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培养基NO3-的消耗量为指标,多次筛选后得到具有高效反硝化能力的细菌HS-03和反硝化能力较强的真菌Y,R和F。将此3种真菌分别和HS-03菌组合,发现组合菌在微厌氧条件下,均有着较强的反硝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多水平实验初步确定了组合菌的最佳的脱氮培养条件,并进一步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组合菌种为F、Y、R真菌+HS-03菌组合,此三组组合菌的最适反硝化作用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0℃,pH为8.0,C源为琥珀酸钠。关于组合菌的反硝化机理和在自然污水中生物脱氮的具体应用,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应用,使后者得以进一步完善。目前,16SrRNA的序列分析已成为目前研究细菌系统发育,建立细菌自然分类系统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在常规细菌的形态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两种新菌的16SrRNA的序列分析,并构建了进化树。用无氮培养基分离的HS-lE菌,其常规生理生化特征与肠杆菌科的Serratia属和Elebsiella属较为接近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并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得到系统发育树状图。在系统进化树中HS-lE和S.marcescens最为接近,有99.0%的同源性。可判定为同一属。由于Serratia属中从未被报道过有产芽孢的菌种。因此,推测HS-lE菌可能为Serratia属的一个新种。该菌种的鉴定在细菌分类学上有着一定的意义,其产芽孢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篡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IS通过对菌株HS一G。16SrDNA的全序列测序并进行DNA同源性分析,发现HS一G,与A厂动厂口bact盯n丁c口tz’朋ae的16SrDNA有99.1%的同源性。由于有固氮能力的A厂才力厂obacter属以前未见报道,因此,推测HS一G。菌可能为A厂动厂口bacter属的一个新种。通过这一菌种的分离和鉴定,不但对开发新的固氮菌资源,也对细菌分类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