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并购行为而产生的劳动纠纷正在日益增多,甚至引发罢工、集体辞职等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并购行为作为企业的自主商事行为,其所带来的风险不应由劳动者买单,必须在法律中对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加以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中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法律规定较为粗浅,《劳动合同法》中虽然规定了劳动合同承继制度,但其适用范围不全面,实践应用中缺乏灵活性,解雇制度下劳资关系不平等不断引发劳资冲突,同时劳动债权缺乏相应保障机制,无法全面保护劳动者权益,影响企业并购效率和成功率。本文认为,企业并购中劳动合同概括继受主义符合我国劳动立法倾斜保护劳动者的立法价值,但应完善劳动合同承继制度的范围,赋予劳动者异议权以灵活适用劳动合同承继制度,优化我国企业并购中劳动合同解雇制度,在劳动立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并购为由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探索我国企业并购中拟制解雇制度,同时完善企业并购中的经济性裁员制度,平衡劳动者权益与企业用工自主权之间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兼顾企业并购效率,并认为劳动债权的保护应当回到社会化保障中来,在明确劳动债权范围及清偿主体地基础上,探索我国欠薪保障基金制度,保障劳动债权的清偿,维护社会稳定。
其他文献
[db:内容简介]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垃圾产量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围城”已成为当前我国很多城市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不仅追求居住环境表面的光鲜亮丽,更注重内在的绿色环保。国内外经验表明,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是促进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文件来提升生活垃圾的治理水平。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
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解除制度包括解除条件、程序、法律效果三个层面。就合同解除的程序,仅设置了第95、96条两个条文,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是屈指可数。现有规定过于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裁判尺度不统一的情况,法律的权威性、安定性以及交易双方的合理预期都受到了损害。  本文将合同解除权的行使程序区分为行使解除权的主体、方式、期限和合同解除异议权制度四个方面,旨在梳理解除权行使的程序框架,厘清学界和立法司
金融数据具有特殊性。一方面,金融数据大量涉及金融消费者的财务信息、交易信息等极其私密的信息,其敏感性内在地要求在收集和利用该数据时加强对个人相关信息的保护;另一方面,金融数据的流通具有正的外部性,能够解决金融系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违约风险,进而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持金融稳定。金融数据的互联互通也有利于国家统一征信平台的搭建,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公共性又天然地要求金
现代意义的PPP协议诞生于上世纪末,是现代政府治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事件,其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与社会关系从“管理与被管理”形式到“平等互助”形式的转化,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公共行政”、“行政市场化”等概念推动了行政法学理论的更新。强调控权为主的传统行政法理论难以解释PPP协议中政府和市场的特殊关系以及二者各自在协议中的定位和权利义务关系,为解决这一矛盾“新行政法”学说应运而生。而该协议中的
在当代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为传统刑法的适用带来了挑战。为回应相关社会问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恐吓他人与散布虚假信息两种行为规定为寻衅滋事罪,但是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将寻衅滋事罪的适用范围拓宽至网络空间也引起了一定争议。  以往研究多集中于学理层面
目前学界和司法界对深度链接行为法律规制模式的讨论,仍然集中于著作权法规制模式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模式,两派学者都力图为自己的主张和理论观点辩护。著作权法规制模式围绕着“信息网络传播权”展开,主要探讨深度链接行为能否定性为网络传播行为以及侵权的标准如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模式则涉及深度链接行为能否界定为不正当竞争以及何种深度链接行为应当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本文希望能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
本文将从贷款诈骗罪的立法背景,目前立法现状为切入点来探讨立法中单位犯罪在该罪名中缺失的成因对于金融机构追索贷款的影响。从单位犯罪规定在贷款诈骗罪中的立法与司法角度分析,以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精神要义,文中分析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行为,处罚方式及司法实务中的判定标准与证据不足,搜集困难等原因。根据《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信贷业务是金融机构最为核心的业务,同时也是金融机构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
无人驾驶汽车因为在其驾驶过程存在明显的“人车分离”情况,即驾驶人对车辆的控制力相较于传统有人驾驶车辆明显较低,导致传统可行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方法及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无人驾驶语境。例如,在最近几年发生的数起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肇事中,事发原因均涉及因无人驾驶系统设计缺陷导致的误判,而非完全由驾驶人原因所致。这种因设计、制造缺陷所导致的交通事故,相关责任主体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产品责任”理论只承
2014年前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的第三方机构大量进入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资本和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但是,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第三方机构的法律监管规定严重不足,导致第三方机构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市场中呈现自生自灭的态势。为维护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各方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探索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第三方机构的法律监管制度。  本文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