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驻中日资企业中的称呼问题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日友好交流的不断加深,不少日企已逐渐渗透到中国,在中日资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然而,由于文化、习惯、心里等差异的影响,经常致使同资企业中的中国员工和日本员工之间由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而产生误解。称呼问题是展开交流的第一步,更是重要关键的一步。称呼的使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前千百年来国家民族文化之沉淀。因此,正确掌握并理解双方称呼的使用问题成为关系到企业中日本员工及中国员工之间能否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就以职场中在中日本员工对上司、同级别人员以及下属的称呼使用进行实证考察,发现随着环境的变化称呼使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称呼使用类型有变化。   (2)称呼使用形式更为丰富。具体表现如下:   ①.较多使用「チャン付け」、 「ケン付け」等称呼形式。   ②.更多使用诸如「名+サ/ケン/チャン」、「名呼び()て」等与「名」相关的 称呼使用形式。   ③.开始使用汉语中的称呼使用形式,诸如:「姓+先生/小姐」、 「老/大/小+姓」等。   ④.较多使用「愛称·ぁだ名」等表示亲近关系的称呼使用形式。   (3)听话人的三种年龄层--年长、同龄、年轻之中,同龄人之间的称呼变化较为显著发话人同年长或年轻的听话人之间的称呼使用并无显著变化。由此可知,与年长和年轻的听话人相比,称呼使用在听话人与发话人年龄相仿的人群之间较容易发生变化。   (4)听话人的三种场景设置--对上司、同级别员工、部下,其中同级别员工之间的称呼使用变化最为显著,对上司或部下之间的称呼使用并无显著变化。由此可知,称呼使用在职位相同的人之间较容易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认知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一个经验领域投射到另一个经验领域。而隐喻更多地被看作是一件基本的认知工具,而不是修辞手段。经验主义利用人类的总体经验来解释这
专有名词是指人名、地名、机构团体名称和其他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或名词词组。音译法是翻译外国专有名词的主要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化进程的日渐加快,外国专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傲人的短篇著作屹立于世界文坛。她身患遗传性狼疮,终身未婚,却以非凡的毅力向读者奉献了三十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由于植根于美国南方宗
英语情态动词是表达说话人态度意义的重要手段,包括允许、可能、义务、预测等意义。由于其句法和语义上的特殊性,情态动词在语言研究中一直受到广泛重视。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
学位
村上春树是世界闻名的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随笔家。1949年生于京都府京都市,197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1979年,凭借长篇小说《且听风吟》,村上春树一
英国作家乔治·麦克唐纳凭借其超凡的想象力而创作出幻想文学的杰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而且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甚至在现在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论文致力于分析麦克唐纳的文
长久以来,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在特殊疑问句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前辈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研究的回顾,作者受益匪浅。   在汉语特殊疑问句的研究中,主要有两种相
情态表达能够实现人际意义,既包括说话者对所言命题有效性的判断,对听话者所附义务的判断,也包括对他们提议中个人意愿性的判断。本研究旨在通过评价理论视角来探究美国法庭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