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业发展中的西方要素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utz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近代上海报业的发展历程,剖析研究西方要素对上海报业发展历程的影响,上海报业带有西方“冲击--反应”模式的印迹,外国人在沪的新闻活动多、影响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报业对上海报业影响深远。近代报业,正如上海的资本主义经济一样,兴起得晚,但是发展迅速,只用了几十年功夫便走完了欧美列强二三百年的历程。由于近代上海口岸的高度开放性,上海报业形态和技术设备,直接同步移植于西方国家,无论是其宣传效应还是其产业模式,无不深深打上西方传播观念或媒介资本运营理念的烙印。但是,由于东西方国情不同,上海的新闻事业在近代社会转型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本文以此为视角,研究西方对上海报业的多重影响。兹将本文各章节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第一章通过分析上海报业缘起的历史背景,上海租界“国中之国”所具有的自治性,移植近代西方行政司法体制,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相应制度因素保障。租界具有一定的言论自由观念,逐步放开“言禁”和“报禁”,报刊创办采用注册管理制等等,这些构筑了近代上海报业发展所需要的外在环境因素。   第二章探讨西方影响下的近代上海报业初现图景。外资经营的西文报刊首开风气,开启上海特殊的“外报创始时期”。随着上海外侨社会的形成和外资经济的发展,提供报业发展所必需的读者市场和广告资源。外资报业发展从西侨社会渗透至华文报业市场,也为本土报业的形成发展产生示范作用,并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主要分析在外商报业的孕育下,随着历史的推移,华文报业脱离母体而诞生。华文报刊在其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结合中国社会的现状,为振兴华文报业经济、维护经济独立,实施华文报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模式建树颇丰。本章在研究在沪外商报业直接影响并带动近代上海本土报业发展的基础上,肯定华文报业,尤其是上海《申报》和《新闻报》作为上海新闻界的集大成者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第四章就华人报业效法西方,进入大发展的历程,探讨上海报业消息报与言论报并存,也就是政治报纸与商业报纸共存,并共同发展。同时指出,各种政治报纸在上海得以异军突起,但是又“昙花一现”。由于政治报纸的局限性,和北洋政府的舆论钳制,终不能避免与政党命运相兴衰的结局,被上海大众化报纸所取代,上海报业进入廉价的商业化报纸新的发展时期。   第五章对近代西方报业理念的扩散与影响进行综合论述。探讨国人视上海早期报馆为外商事业,围绕西学输入与异质文化交融,培养形成早期报人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能力,以及中外交流引进国外新闻理论,指导报业实践,西方对上海报业发展的影响与时俱进。但是,由于新闻统制政策抑制上海报业集团化发展,抗战爆发,日军新闻审查制度建立摧残民营报业,中断了上海报业发展的进程,使上海报业在短暂的辉煌期之后,出现了由盛而衰的转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侵华日军兵分两路,沿着津浦线和胶济线进军山东,到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后,山东大部分地区被侵华日军所占领,自此之后,开始了其在山东长达八年的
期刊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有清一代省、厅、州等行政机构、行政区划以及守巡道的辖区和相关官员的职能的变化过程。研究以已经出版的各种清代档案、官修典籍和其他文献为基本材料。全
期刊
本文主要利用《中国旧海关史料》中的对外贸易和埠际贸易数据,进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贸易流通网络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  首先,本文选择了12个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