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限环签名及签密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的飞速发展,政务、商务及日常生活的信息化,使得与公钥密码技术相伴的数字签名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数字签名之于数字文件,正如手写签名之于纸质文件,在电子商务和政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自从W. Diffie和M. Hellman首先提出了“数字签名”的思想以后,相继出现了以RSA, ElGamal和DSS为代表的一些数字签名方案。在现实应用中,往往需要给上述普通的数字签名再增加一些特殊的性质以适应不同应用环境的需要,于是又出现了群签名、环签名、盲签名、门限签名以及签密等许多具有特性的数字签名。对这些数字签名进行研究必将丰富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理论,对构建实用、安全、高效的电子商务、政务、军务等系统将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的工作就是针对这些特殊的数字签名展开的,特别是对环签名、门限签名及签密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环签名方案是R. Rivest等人于2001年在《如何泄漏秘密》一文中最早提出来的。它以PKI为基础,无需群的建立过程、无需群管理员和群公钥,能为签名者提供无条件的匿名保护,且易于高效实现;Y. Desmedt和Y. Franke在1991年首先提出了门限签名的概念,它可以使一个组织或团体的内部成员分享签名权利。在某些背景下(如多人电子投票、多人联合选举、员工意见征集等),既需要分享签名权力又需要保护签名者的真实身份,于是产生了门限环签名。目前,国内外有关这种特殊签名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有的研究结果还存在着安全漏洞,因此,很需要对门限环签名理论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Chinacrypt’2004会议上的一个(t, n)环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该方案不满足无关联性,即可以判断两个环签名是否由相同成员做出。此外,该方案不满足匿名性,未参与签名的成员可以通过一个简化的签名证明自己没有参与签名过程,即揭露了真正签名者的身份。随后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双线性对上基于身份的门限环签名方案。方案是在结合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和门限环签名等思想的基础上构造的。该方案具备三个主要特性,即用户私钥的保密性、合法签名的不可伪造性、签名者身份的匿名性。为了提高方案的效率,方案在使用已有标准技术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两个新颖的技术,即公平划分技术与“超环”机制。此外,由于成员的公私钥是基于身份而得的,因而简化了密钥管理过程且节省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及存储空间。该方案的良好特性使其在现代企业管理、电子投票系统和电子商务等环境中可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日益要求以更为高效的方式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保护。为了传输可认证秘密信息,通常采用对消息的签名和加密分两步实现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为低下。为提高效率,增加实用性,Y. Zheng首先提出了签密的
其他文献
自动分词技术是汉外机器翻译的基础工程。 汉语自动分词不仅是汉外机器翻译的必要环节,也是各种汉语信息处理包括语音处理、词频统计、主题词索引、文摘生成、情报检索、汉
近年来,随着移动定位技术的成熟和位置社交网络的广泛流行,产生了各种各样基于位置社交网络的应用。由于相关的位置推荐技术可以从位置社交网络中用户轨迹数据提取用户行为模
目的 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 年1 月~2016 年1 月我院收治的183 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观察到
现在Internet的发展十分迅速,早期的框架是用户自己通过Internet获取网络上的资源:程序、文档等;这就是说,早期的Web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来不断地发送各种请求,以获取各种资源;而现在
无线Mesh网络是一种新型无线网络技术,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组网灵活、网络覆盖率高等优势,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认知无线电技术允许用户通过伺机占用的方式接入到网络中,
计划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方式,使很多地方矿山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诸如劳动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资金缺乏,转产困难。再加上矿山一般分布在边远山区,废弃的矿石不易回
水利工程设计运行于流程之中,设计院所有的项目管理及业务活动都是由各种流程组成的。设计流程是设计项目管理的核心,最终决定设计院的实际收益,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支持业务流
Java 2平台企业版定义了多层企业应用程序的标准。J2EE通过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组件,并为这些组件提供完整的服务,简化了企业应用的开发,从而避免了进行复杂的程序设计。J2EE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计算机应用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仿真优化分析、过程管理与集成以及最终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办公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对纺织品热湿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热湿功能性纺织品以提供优于传统纺织品的热湿性能而被日益重视和广泛研究。目前该领域中关于纺织品的热湿传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