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紫藤是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紫藤属(Wisteria Nutt.)植物的根、茎皮、花及种子。全世界紫藤属植物约有10种,其中W.sinensis(Sims)Sweet是中国常见的紫藤品种。紫藤别名藤萝、朱藤、葛藤、黄纤藤、招豆藤、岩搬豆等。紫藤初夏时紫穗悬垂,花繁而香,深受人们喜爱,在中国种植广泛,多栽培于庭园。随着时代的进步,紫藤不仅在园林方面有所应用,在医药方面的潜力也被人们渐渐发掘出来。紫藤茎甘苦温,小毒,利水、除痹,可用于治疗蛔虫病、吐泻、关节疼痛。紫藤瘤作为部分地方习用的中药材,具有杀虫、止痛、解毒等功效,可用于肝炎、胃癌、乳腺癌、皮肤癌的治疗。此外,在农业方面,紫藤瘤有抗农作物病原性真菌的作用。但紫藤瘤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并不明确,且因其数量有限,难以大量获得应用于临床。有研究发现紫藤茎里含有紫藤瘤类似物紫藤皂苷,所以能否利用资源丰富的紫藤茎代替紫藤瘤发挥药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为了阐明紫藤茎及紫藤瘤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实验室对在生长在湖北蕲春的紫藤茎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提取(甲醇浸提)、萃取(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分离纯化(减压硅胶柱层析;中压硅胶、ODS、聚酰胺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半制备液相)从紫藤茎中分离得到32个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水杨酸(ZT-1)、4-甲氧基水杨酸甲酯(ZT-2)、2,4-二叔丁基苯酚(ZT-3)、木犀草素(ZT-4)、7,3’,4’-三羟基黄酮(ZT-5)、3,3’,4’,7-四羟基黄酮(ZT-6)、7,3’,4’-三羟基异黄酮(ZT-7)、芒柄花黄素(ZT-8)、阿佛洛莫生(ZT-9)、樱黄素(ZT-10)、鹰嘴豆芽素A(ZT-11)、7,3’,5’-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ZT-12)、8-O-methylretusin(ZT-13)、鸢尾黄素 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ZT-14)鸢尾黄酮苷(ZT-15)、染料木苷(ZT-16)、降紫香苷(ZT-17)、芒柄花苷(ZT-18)、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木糖基-(1→6)-β-D-喃葡萄糖苷(ZT-19)、苦参醇 O(ZT-20)、异奥卡宁(ZT-21)、黄颜木素(ZT-22)、calythropsin(ZT-23)、rhusopolyphenolD(ZT-24)、α,3,4,2’,4’-pentahydroxydihydrochalcone(ZT-25)、guaiacyl-glycerol-β-O-4’-coniferylether(ZT-26)、异落叶松树脂醇(ZT-27)、3 ’-methoxy-4,7,9,9’-tetrahydroxy-8-O-4’-neolignan(ZT-28)、丁香树脂醇(ZT-29)、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O-β-D-glucoside(ZT-30)、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4-β-D-glucopyranoside(ZT-31)、地榆皂苷Ⅱ(ZT-32)。其中化合物ZT-14为新化合物,化合物ZT-2、ZT-3、ZT-5、ZT-6、ZT-7、ZT-10、ZT-12、ZT-14、ZT-15、ZT-16、ZT-17、ZT-19、ZT-20、ZT-21、ZT-22、ZT-23、ZT-24、ZT-25、ZT-26、ZT-27、ZT-28、ZT-30、ZT-31、ZT-32首次从紫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紫藤茎的化学成分,为紫藤茎的药效物质筛选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