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简史。人们对现代汉语词缀的研究大致可分作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探索阶段(五四前后——60年代中叶),这一阶段对词缀的研究主要限于一些专著中关于构词法的部分内容,少有文章对词缀进行专门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是讨论由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在整个构词法体系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词缀的性质、范围已有了初步探讨,但还不够深入。第二阶段为发展深入阶段(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关于词缀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这主要体现在:词缀的性质、范围问题得到了反复深入的探讨,词缀的某些特点在这一探讨过程中日趋明朗,人们对这些问题已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对单个词缀从历时和共时,静态和动态等不同角度作了精细描写,从而使一些词缀的起源、演变规律和构词特点等得到了全面深透的分析;对汉语词缀进行研究时,既能把它置于普通语言学的大背景下,又能注意到汉语词缀的自身特点;研究时能持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将词缀研究和当前的社会语文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既注意到了一些新词缀化现象,也发现了一些老词缀的新用法。第二章着重探讨了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各家对现代汉语词缀性质的认识,然后对各家概括出来的词缀的种种特征逐一进行了考察分析,这些特征包括:词缀的定位性、词缀是否标示词性、词缀意义的虚实、词缀的粘着性、词缀的能产性、词缀在语音形式上的标志等。最后对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有了一个重新认识:现代汉语词缀是用于构词的虚化语素,它在形式上具有定位性;在语义上具有附加性,它不表示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只表示附加的色彩意义,同时它本质上不标示词性,也不表示超出词义以外的“数”、“态”等语法意义;在功能上具有粘着性,它无法与所粘附的成分发生主谓、偏正、联合、动宾、补充等句法结构关系,它们之间只能是一种粘着关系。第三章主要是廓清并重新确定了现代汉语词缀的范围。这一章根据前文得出的关于词缀本质的认识,对具有代表性的17部著作(含单篇论文)中列出的134个词缀(含“类<WP=4>词缀”、“准词缀”、“新兴词缀”等)作了一穷尽式考察分析,按性质不同将这些语言成分进行了重新归类。这一章包括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词缀部分,根据本文的划分标准,现代汉语共有词缀14个,其中前缀有阿、老两个,后缀有巴、地(霍地)、儿、尔、咕、乎(热乎)、么、其、然、生(怎生)、头、子等12个。该部分对各个词缀的以往研究情况及其来源、形成、意义和用法等作了说明,并对其中存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为非词缀部分。前人所列的100余个词缀中,真正完全具备词缀的本质特征,能视作词缀的只有10余个,其余占绝大多数的为非词缀,它们要么还保留实义,还表示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实质为实义词根语素;要么其表义功能往往超出词义,表示词义以外的“数”、“态”等语法意义,实质为一虚词(或虚词性成分)。该部分着重从意义和功能两个方面对这些非词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否定了它们的词缀性质,并对它们进行了重新分类说明。比如通常被视为词缀的“第、初”,因“第”还表“次第”,“初”还表“初始,第一个”,在此归为实义词根语素;被视为词缀的“们、乎(在乎)、于、以”等,因其所承担的是语法意义,在此归为虚词(或虚词性成分)。另该部分还对被有些学者视作词缀的“车辆”等名量结构中量词性语素的性质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讨论了中缀问题,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语言学界对中缀问题的不同看法,并指出引起分歧的原因在于对中缀性质认识的不同。接着对中缀的性质进行了讨论,指出中缀和前缀后缀应该只是位置上的不同,而不存在性质上的不同,它必须符合上文讨论过的关于词缀的本质特征。基于这一认识,该部分对曾被列为汉语中缀的那些语言成分进行了分析检验,最后得出结论:现代汉语中只有“X里XY”(糊里糊涂、马里马虎)中的“里”才具备中缀资格。最后一节讨论了多音词缀的问题,其中重点讨论了ABB式形容词中的叠音后缀。大多数学者将ABB式形容词中的BB统统视为后缀,本部分对这一做法进行了否定。然后从词缀的本质特征出发,将ABB式形容词分为三类:第一类中ABB为联合式的复合词,其中BB为实语素,如悲凄凄、孤单单等;第二类中ABB为补充式的复合词,其中BB也为实语素,如白茫茫、绿油油等;第三类中ABB为派生词,其中的BB方为词缀,如白乎乎、干巴巴等。<WP=5>中文提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词缀的认识一直颇存分歧。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试作探讨,以期对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有进一步认识。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汉语词缀研究简史及各家对现代汉语词缀性质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现代汉语词缀是用于构词的虚化语素,它在形式上具有定位性、语义上具有附加性,功能上具有粘着性。根据这一认识,本文对17部著作(含单篇论文)中所列的134个词缀进行了穷尽式考察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词缀的范围有了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