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能源电力的迫切需求,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水电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带动水电行业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水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成为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蕴藏有巨大水力资源的云南省来说,为推进能源优化发展,以水电为主的大型电源陆续集中投产,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71.48%。因此,保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能源电力的迫切需求,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水电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环保、成本低廉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带动水电行业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水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成为人们讨论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蕴藏有巨大水力资源的云南省来说,为推进能源优化发展,以水电为主的大型电源陆续集中投产,水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高达71.48%。因此,保证水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局部乃至整个云南电力系统都至关重要。在水电机组的稳定性问题中,由于设备制造、安装等诸多因素导致的振动问题尤为突出。水电机组各导轴承在工作中均会出现振动超标的情况发生,但在某段特定负荷区域出力时,机组振动就会变得异常剧烈,对机组本体破坏性较大,因此这些振动区在机组正常发电时需要避开。目前全国大部分水电机组振动区基本不考虑水头变化的影响,且多数机组以低负荷段或者固定运行区域作为振动区。这样的振动区设置既影响调度制定合理的发电计划也不利于电站了解机组运行状态、排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建立在大量机组全工况历史运行数据基础之上的新方法,以期能更准确地识别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提出了采用数据滤波、检查与修补、数据融合、显著误差检验与校正等方法对海量机组运行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出了数据的三级检测,通过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查后,并对明显错误的地方进行修复。分析了运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随机误差和显著误差的处理,将传感器观测到的信息运用适当的算法进行融合归纳,优化原始采集的数据,并以此对显著误差进行处理。最后本文利用仿真结果验证了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以对显著误差以及奇异点进行校正。其次根据可靠数据信息,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水电机组动态振动区的在线识别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机组振动的主要原因,明确机组振动的测点及振动标准,进而统计不同功率和不同水头下机组振动的概率,通过基于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基准值的挖掘,实现振动测点的合并及分离,最终通过对机组振动数据的离线计算和在线更新进行函数计算,得到了水轮机组振动区的动态识别,同时给出了该方法详细的实现流程图。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方法和步骤,通过获取云南某水电站的5台机组一年的历史运行数据后,进行了该电站#1~#5机组动态振动区的实际分析与识别,通过将该方法得到的5台机组动态振动区与机组稳定性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数据驱动识别振动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临床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非盲法、前瞻性研究的方式,使用白头翁汤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型)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经济适用性、安全性;实验研究部分通过白头翁汤治
目的:本论文拟以循证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为手段,以当前研究较为深入但存在循证研究盲区的UGT2B7基因多态性位点功能为切入点,进行如下两部分研究:首先利用循证的手段,通过文献检索,开展UGT2B7基因多态性对肿瘤发病风险影响的评估研究;随后根据循证的研究结果,将热点肿瘤作为后续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对象,进一步探索分析其关键致病基因及重要通路。期望藉此明确UGT2B7基因多态性对肿瘤发病风险的影响,同时,认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速铁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铁路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轮轨噪声在高速铁路噪声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要减少高速铁路噪声必须从抑制高速铁路轮轨噪声着手。由于轮轨噪声的产生机理以及轮轨之间的耦合都比较复杂,很难单独分析车轮和钢轨产生的噪声,而基于麦克风阵列的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能准确识别出列车轮轨区域的噪声,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从麦克风阵列声源识别技术出发,利用143通
近年来,鄂西传统木构民居日益破旧,生活设施已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所需,居住环境条件艰苦,“空心村”问题严峻,村落正面临着日益消亡的态势。尽管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加深,保护力度加大,但对于居民切实的居住宜居的问题考虑不足,改造效果差强人意。本课题以居住者的角度审视宜居性的问题,以鄂西传统村落中的木构民居为研究对象,建立传统木构民居宜居性评价要素,并通过例证评价大茅坡营村内的木构民居,将所得结果归纳分析,找
探地雷达,一种基于电磁波在地下非均匀界面反射和折射来实现地下探测的设备,由于其高效、无损、分辨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路面检测、城市建筑、地质研究、军事侦察、医学成像等领域。本论文对探地雷达回波数据的杂波抑制算法以及合成孔径成像算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以A-Scan数据形式为基础,利用MATLAB对回波数据进行B-Scan形式呈现,验证分析了探地雷达点目标回波的双曲线特征。2.对探地雷达
锂硫(Li-S)电池基于单质硫与金属锂的氧化还原反应,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性,以及低成本等优势,从而广泛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除去这些优点,Li-S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仍受到其自身一些缺陷的限制,如电池容量衰减迅速,较低的活性材料利用率和全电池能量密度较低等。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单质硫与硫化锂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以及中间产物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这些根本问题出发。通过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