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关注汪曾祺小说淡泊和谐的审美风貌与深厚蕴藉的传统文化沉淀,而忽视其悲剧意识,这种情况可能与他作品中悲剧表现形式的独特有关。那么生存的伤痛在他小说中如何呈现?又同其和谐温馨的表象,和他小说里的中国经验存在着何种联系?汪曾祺以怎样的方式应对这种人生悲剧感?他对于人生困境揭示和应对的文学史意义在哪里?本文将尝试回答以上问题。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汪曾祺小说中世界的沧桑变迁与中国经验的不断流逝,以及这外部世界变化带给他的精神伤痛。第二部分通过解读小说中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发现潜伏在小人物平淡生活中中国式的悲剧意味。第三部分着重论述汪曾祺从中国经验中汲取资源,以人生艺术化调和内心的悲剧体验的选择。第四部分结语对文中中国经验一词的使用,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以及本文写作存在的遗憾等问题作出几点说明。
本文认为,汪曾祺小说清新优美的风俗画描写背后,有着一双洞悉世事悲苦的眼睛,在平淡日常的人事变迁中,他发现了生命根本的悲剧处境。基于对生命苦痛的深切体验,汪曾祺选择了以审美方式弥合现实人生的裂痕。小说提供的对悲剧体验和应对策略都深深植根在中国经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