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劳动大军,也成为城市中具有相当规模、身份和独特地位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长起来,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形势下的延续、体现和发展。相比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更渴望成为“城市人”,但面临着“回不去的家乡与融不进的城市”现实之间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笔者将目光投向新生代农民工。本片主人公石东海,在农村有土地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城市有工作但享受不到社会保障。上海打拼二十四载,石东海至今仍无法解决户口和子女教育问题;想把留守父亲接到上海共同生活,却依旧面临居住环境狭小无法容纳一大家人的现实问题;想让儿女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新兴城市人群而不是遵循着他们的轨迹成为“农民工三代”的心愿与客观条件的矛盾。一家人向往城市,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不被城市接纳,成为生存在城市一角的边缘人。本片通过对石东海一家上海打拼的真实记录,展现中国普通外来务工者的生存况味,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在“回不去的家乡与融不进的城市”现实与心理层面的处境。本文从纪录片创作者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影片的创作理念、创作背景及创作过程,同时结合同类题材影片,对《途归何处》创作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了总结。最后,笔者结合自己的创作,对纪录片创作中叙事策略、空间叙事、影像表达等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