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专利制度构建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对环境变化的正负效应引发了人们的探讨、争议和深省。气候技术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无疑是解决地球高烧不退的对症良方,是改善、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手段。但是事实上,专利权在激励各种技术创新的同时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成果的扩散,气候技术扩散缓慢、应用滞后、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加剧的事实令人堪忧。因此,构建一套因应气候变化的绿色专利制度,加速绿色技术的供给成为了这场气候行动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本文从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出发,就专利制度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上做了简要的综述,提炼了国内外就该问题探讨的基本观点、争议焦点和理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思路。其次,本文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剖析了专利制度基本的激励功能和其垄断机理,对专利权的正当性基础进行了回顾和重审。同时,以气候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肯定了现行专利制度在相关气候政策下对气候技术创新的激励影响,但同时也指出了在气候技术在扩散和应用中所受到的因为专利垄断带来的阻碍。进而提出了建立绿色专利制度的必要性。再次,本文以相关国际条约和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为制度规范分析的对象,节选了巴黎公约、TRIPs协定等与环保原则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条文进行了学理解释;分享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绿色专利制度中的探索经验,并总结了其中的不足。最后,本文尝试提出了建构中国的绿色专利制度的构想,将环保性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从立法宗旨、专利客体、审查程序、专利的应用与管理、救济、奖励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套绿化的方案。
其他文献
监测猪瘟免疫后16~90d猪血清102份,猪瘟免疫抗体效价≥2^5以上的16份,免疫合格率仅15.7%,原因何在,作者对猪瘟免疫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后,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办法。
笔者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多年,经常遇到胴体黄染的现象,黄染有两种情况,一是黄疸,二是黄脂,二者致病原因食用价值截然不同。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肉品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