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理论视角下的农民工定居行动研究——基于长沙市农民工的调查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为我国农民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他们在生存理性的支配下,纷纷到城市寻求非农就业,以求生活质量的改善。2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外出农民不再把城市仅仅作为挣钱的场所,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留城定居。其中有一部分农民工在城市有固定的住房、稳定的职业和牢固的生存基础,已经举家迁入城市,其子女一般也在城市接受教育,并且打算永久居住于城市,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拥有城市户口,成为了城市居民。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来,所以研究农民工定居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把已经定居于城市的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他们的定居行动。论文通过研究发现:1.农民工的定居行动是一种理性行动,他们定居意愿的发生时间及定居的原因和理由都是明确而清晰的,而且从定居的原因中,体现了他们的社会理性选择;2.在农民工的定居行动中,个人资源拥有的稀缺程度对其定居行动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他们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手段以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以增强个人实力,实现定居目标;3.制度和结构制约了农民工行动的结果,但是与以前相比,制约程度逐渐减弱,这是农民工个人与结构性力量互动的结果。 目前,为了适应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步伐,需要更多处于流动状态的农民工定居城市。所以,一方面,农民工要理性提升自己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满足定居城市所需资源;另一方面,国家政府也应该为农民工定居城市提供更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更优惠的政策;只有这两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有效的促进更多农民工定居城市,推动城市化的快速前进。
其他文献
在经济学的视角以外,用社会学的眼光对“大学生炒股”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解读,可以深入理解“大学生炒股”这一社会事实背后的社会结构,并由点及面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本文以高校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目前我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