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2>S<,3>、CeO<,2>纳米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ulan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围绕半导体Sb2S3、CeO2及CeO2/TiO2纳米晶的合成、微结构控制及其性能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以氯化锑、柠檬酸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160℃反应12h制备出了大量的由纳米棒组装成的Sb2S3树枝状微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b2S3晶体属于斜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1.120 nm,b=1.128 nm,c=0.38 m。EDS分析表明Sb和S的元素含量比为2:3。TEM观察发现Sb2S3树枝状微晶宽300-500 nm、长5-20μm的纳米棒组成的。最后探讨了反应条件的影响以及棒状Sb2S3树枝状微晶的形成机理。 以黄原酸钾(C6H5CH3OCSSK)和氯化锑(SbCl3)为原料,合成黄原酸锑前躯体,采用湿化学法,成功制备出以直径约为30nm的棒状硫化锑纳米晶。XRD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硫化锑纳米晶属于正交晶形,其晶胞参数为a=1.1149nm,b=1.1304nm and c=0.3981nm;EDS结果显示,其硫和锑的摩尔比大约为2:3。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棒状硫化锑纳米晶的禁带宽度达到了1.59 ev。与块体Sb2S3(1.55eV)相比增加了0.04 eV。当用水热法代替湿化学法,酸性条件下120℃水热反应8 h,得到比较匀称的花生状Sb2S3微晶,并讨论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棒状和花生状Sb2S3晶体在可见光激发下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结果发现:降解1h后,Sb2S3纳米棒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71.17%,而花生状的Sb2S3微晶降解率仅为10.8%。 以硝酸铈(Ce(NO3)3·6H2O)和氨水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80℃反应得到了多面体形CeO2纳米晶,并讨论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CeO2/TiO2,以甲基橙作为模拟废水研究其在紫外光照射下对再生降解的影响,发现CeO2与TiO2的质量比为3%时催化效果最佳,降解时间比纯TiO2缩短了10分钟,说明在加入少量CeO2的情况下能明显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严重气候和环境问题,然而二氧化碳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各国正在竞相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化工合成新工艺、新型催化剂等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新技术成就,为二氧化碳气体合成化工产品创造了新的条件和可能。目前,二氧化碳问题的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发展太阳能燃料将存储的太阳能在光致还原的作用下还原二氧化碳生成
铬镀层以其高硬度与优良的耐磨性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代铬镀层的技术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论文以制备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代铬镀层为目的,对电镀柠檬酸体系和酸性无络合剂体系Ni-W合金镀层和Ni-W/T-1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EDS、ESEM和XRD等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对镀层组成、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对镀层性能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考
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各种影响,如食物的腐败、伤口的感染、以及水体的污染等一直是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因而,近些年来,各种抗菌材料,如季铵盐、金属离子,光活化涂料,季鏻盐和卤胺等已被相继报道。其中,卤胺因具有强大和广谱的杀菌性能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卤胺在抗菌涂料,抗菌织物,饮用水的消毒以及有害物质降解等方面已获得了实际应用。本文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卤胺聚合物纳微米粒子,并对
在盆栽条件下,以济甜杂2号甜高粱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1mmol·L~(-1)、2 mmol·L~(-1)、5 mmol·L~(-1)、10 mmol·L~(-1))、磷素水平(0.1 mmol·L~(-1)、0.2 mmol·L~(-1)、0.6 mmol·L~(-1)、1 mmol·L~(-1))、钾素水平(0.1 mmol·L~(-1)、3 mmol·L~(-1)、6 m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