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西构造结与藏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双边俯冲和高导低速体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汇聚碰撞,形成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这是新生代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区域构造格局、亚洲乃至全球气候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强烈的挤压碰撞过程造就了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复杂的深部岩石圈结构,尤其是导致了造山带内部和边缘的浅层地质和深部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查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不同位置的深部岩石圈结构特征,是全面探索陆-陆碰撞过程和高原生长隆升机制的关键要素。本着上述原则,本文以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帕米尔-兴都库什和青藏高原南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了震源机制解、应力场分析、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探寻上述地区的岩石圈结构特征、动力学演化历史和孕震机制,以期获得新的认识。喜马拉雅造山带西北端的西构造结是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使得区内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强烈的地震和变形。地震数据和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在帕米尔-兴都库什地区深部分布存在一个南向俯冲板块和一个陡峭的北向俯冲板块。作者收集了国际地震中心发布的3988个地震事件信息并绘制了地震分布图。同时收集了926个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利用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方法和线性阻尼方法,反演震源机制解和构造应力场状态。研究结果识别出两个不同的地震带:兴都库什深部陡峭地震带和帕米尔深部的宽阔地震带。兴都库什主要发育中深源地震,且以逆冲型震源机制解为主,说明该地区受逆冲断层的控制;而帕米尔地区地震深度浅于兴都库什,发育浅源和中源地震为主,且兼具正断型和走滑型震源机制解。帕米尔南部高导低速体所在位置的上方,正好对应了最大主应力轴垂直的区域,与该地区的致震过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本文将两个不同的地震带解释为一个双边俯冲系统,其中兴都库什地震带代表印度板块的北向俯冲,而帕米尔地震带显示欧亚板块的南向俯冲。此外,在兴都库什地震带和帕米尔地震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作者推断存在一条隐伏的转换断层,它调节着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相反运动方向。本文利用ASPECT建立了以Stokes流体为基础的帕米尔地区俯冲模型,实现了俯冲过程中俯冲板片由印度来源转向欧亚来源的转换。本文研究表明,俯冲板片转换的发生具有特定的条件,即岩石圈具有较低的背景应变率,而在发生碰撞的位置应变率达10-11s-1,表明了帕米尔地区的强烈隆升发生在欧亚板块向南俯冲之后。本文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包括南羌塘、拉萨和喜马拉雅块体。前人通过多重手段获得了该区深部岩石圈结构,在地壳尺度识别出高导低速体的广泛发育,与正常层位相间分布,并以此为证据提出通道流模型。本次研究中,作者首先利用获取的地震波形数据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反演,结合已发表数据,进而计算出区内的构造应力场状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部主要发育正断型和走滑型地震,两者占比几乎一致;在深度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于上中地壳。这说明青藏高原南部在整体走滑背景下,存在多个不连续分布的局部正断型应力区域。根据前人地球物理学资料,作者认为这些区域对应分布于上中地壳内的高导低速体。这些区域的不连续性意味着地壳内韧性流变层的不连续,因此不太可能引发贯穿整个青藏高原南部的大规模下地壳流。高导低速体广泛存在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造山带系统,为了研究高导低速体对岩石圈变形的影响,设置了通用高导低速体模型。结果显示,高导低速体与地震发生和活动断层的形成有关,高导低速体内部的能量释放引发地震,地震造成地表破裂形成断层,并且先从脆性域发生破裂;高导低速体所在的地区具有较慢的抬升速率,形成挤压区的沉降盆地。结合地震波速资料,建立了包含五个高导低速体的青藏高原南部二维数值模型。结果表明,高导低速体的存在能改变地层应力状态。高导低速体上方的脆性域最大主应力轴表现为高倾伏角甚至铅垂向,当低速体规模较大时,会影响其下方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应力状态。受高导低速体的影响,在藏南藏北交界处一低速体上方,地表存在较大的应变率,约为3×10-15s-1(0.95×10-7yr-1),且有实际地球物理数据的支持。
其他文献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明确工业机器人是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各种传统能源的开采离不开地质装备。对于具有复杂空间曲面的大型地质装备零部件,采用工作空间大且运动灵巧的工业机器人进行加工越来越普遍。众所周知,运转工业机器人需要控制算法,而控制算法作为机器人的大脑,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机器人产品加工的最终质量。工业机器人在不同的
学位
随着世界人口增速下滑,目前全球经济普遍下行,加上2020年之后新冠疫情的蔓延,经济复苏变得更为困难。当今世界上仍然有很多贫困国家地区,它们和发达国家地区的差距非常大,而即使最发达的国家内部也面临着阶层固化越来越牢、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困扰,我国同样存在上述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两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经济短期波动的研究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决策,从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研究
学位
红河油田地处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南位置,构造上位于盆地伊陕斜坡与天环凹陷交界处。主要生产层位为中生代上三叠统延长组8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为骨架微相类型。长8段主要发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颗粒呈点-线-凹凸接触。生产实践证明:长8段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油水关系复杂,试油产油差异大;“甜点油层”类型及形成机制不清;“甜点油层”分布主控因素多样,评价难度大,导致有
学位
本研究对中国湖南黄沙坪矿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采用钝顶螺旋藻和小球藻作为生物修复材料,利用螺旋藻和小球藻的吸附和生物累积作用对该区污染地下水进行生物修复研究。此外,污染传播采用模型进行分析定量评价研究。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地下水环境评价分级与模拟构建、以及高产微藻生物量的培养等方法进行具体研究。研究主要利用FEFLOW软件对数学模型、扩散模型、弥散模型、达里定律三维模型为代表的仿真
学位
位于华北克拉通(NCC)东南边缘的胶东成矿省是中国最大的黄金聚集区,长期以来黄金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前人围绕区域金矿床成因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矿床成因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岩浆期后中温热液脉状金矿(八十年代)→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九十年代)→花岗岩-绿岩带型金矿/造山型金矿(21世纪初)→克拉通破坏型金矿(2015年以来)。目前,有关区域金矿床成因属于造山型金矿还是克
学位
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首要前提是基于物理规律建立系统的模型,常用的物理规律包括Newton定理、动量矩守恒定理、Lagrangian方程、Euler方程等,这使得大多数系统的原始模型都是二阶或高阶系统。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是增广降阶成一阶系统利用状态空间方法进行设计,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破坏系统的固有属性,如正定性、全驱性等;增加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工作量等。因此,本文以广泛描述动力学系统
学位
高氟污染地下水引起的地氟病及其健康风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和非洲国家肯尼亚均是高氟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开展地下水中氟的赋存及水化学特征调查研究,评估地下水氟污染风险,开展地下水氟污染修复,对于科学防治高氟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研究首先运用水化学过程分析和多元统计方法对中国北方运城盆地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浅层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改进的AH
学位
由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气候变化等引起的水侵蚀效应加速土壤的退化。土壤侵蚀的精确建模对于评估环境变量(如养分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和水质退化)至关重要,土壤侵蚀模型可以为管理者制定防止土地退化的政策提供有效信息。在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土壤侵蚀进行建模时,已有研究所使用的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公式仅仅把土地利用数据考虑为像元是纯净的土地单元。然而,实际情况是,土地利用情况在像元内是以混合的状态呈现的
学位
大陆造山带深部地壳构造-热演化历史及剥露过程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前缘科学问题。解译造山带中的构造岩浆活动、深部地壳岩石的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变形-变质作用以及精细年代学综合分析是研究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滇东南老君山地区位于华夏地块、扬子地块和印支陆块所夹持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出露一套不同变质-变形岩系和花岗质侵入岩体,且发育丰富的锡钨等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选取滇东南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为研究
学位
真空开关触头分离瞬间,在真空环境中产生金属蒸气电弧,其形成过程中存在强烈的材料转移、弧根集聚和停滞,造成触头表面烧蚀并形成表面熔坑。真空金属蒸气电弧起始阶段电弧特性与触头状态,是影响电弧发展阶段电弧模式转变为扩散型电弧或收缩型电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电弧形成过程中提出触头旋转方式,改变电弧形成初期微观电离条件,进而影响真空金属蒸气电弧的形成,改善触头表面条件,降低稳态电弧的能量,将为真空灭弧室开断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