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Smo和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mo和Gli1的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以及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至2021年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眼睑基底细胞癌的病例,选取其眼睑基底细胞癌石蜡切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癌旁正常组织的石蜡切片作为对照组,各32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在65岁及以上18例,65岁以下14例;15例侵及眼轮匝肌层,17例侵及眶膈及眶脂肪层;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2cm的12例,小于2cm的20例;肿瘤病程为2年及以上17例,肿瘤病程为2年以下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mo蛋白、Gli1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通过Image J图形分析软件对免疫组化染色的石蜡切片进行光密度分析,计算切片中阳性颗粒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采用SPSS 25.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Smo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68%(21/3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88%(7/32);实验组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64±0.063,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92±0.042,经Mann-Whitney检验分析P值为0.000(P<0.05),Smo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光密度值大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Gli1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88%(23/32),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8/32),实验组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71±0.067,对照组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196±0.041,经Mann-Whitney检验分析P值为0.000(P<0.05),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光密度值大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Smo在肿瘤侵及眼轮匝肌层癌组织组所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29±0.054,在肿瘤侵及眶膈及眶脂肪层癌组织组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96±0.054,经Mann-Whitney检验P值为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o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病程组别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经Mann-Whitney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Gli1在肿瘤侵及眼轮匝肌层癌组织组所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225±0.058,在肿瘤侵及眶膈及眶脂肪层癌组织组测得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11±0.047,经Mann-Whitney检验P值为0.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li1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病程组别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经Mann-Whitney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Smo和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35,P<0.05)结论:1.Smo和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Smo和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肿瘤侵及组织层次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病程无关;3.Smo和Gli1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两者可能协同参与眼睑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