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荷载作用下桩板路基沉降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桩板结构路基因其强度高、刚度大、性价比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加固中。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桩板结构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参考了地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层盆地地基上高速列车动载作用下路基长期变形机制研究”,以武广高速铁路桩板结构典型路基段为基本原型,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模计算,采用拟静力法和动荷载法分别对时速160km/h、250km/h和300km/h时承载板、桩身、桩周土等的沉降和应力进行分析;并且对沉降量的影响因素(桩身模量、桩长和桩纵向间距)进行对比,确定最优值。完成的主要内容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拟静力的方法对时速分别为160km/h、250km/h和300km/h时承载板、桩身、桩周土的沉降量和应力进行计算,并作对比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得到:承载板的沉降量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桩身沉降量比桩周土沉降量大;桩端对其以上1m范围内的桩周土影响较大。(2)简化列车荷载,模拟分析车速为160km/h、250km/h、300km/h时,动载作用下桩板结构路基土体和桩等结构的沉降特性。随车速的增加,桩身的压缩量增加;桩周土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车速对桩周土应力的影响非常微弱;桩间土随车速的增加应力增大。动载作用时,对桩端以上4m范围内的桩周土影响较大。(3)以车速300km/h为例,分析了桩的模量、桩长和桩间距对沉降量的影响。并得出文中地质条件下的最优模量(2.6×10~4MPa)、最优桩长(16m~20m)和最优桩间距(7.5m),为相关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任何项目的开发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都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随着计算机技术、嵌入式技术、存储器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可编程控制器(PLC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各国对居能源命脉之首——石油的需求,占世界油气总量有60%并且勘探潜力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在全民经济、政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某工
大城勘查区在石炭一二叠纪的煤系地层中首次发现基性一超基性的浅层侵入岩,侵入岩以岩脉或岩盖的形式侵入煤系地层中,在局部地区对煤层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分析岩浆岩的分布特
量词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在研究上却起步较晚,而且很不均衡。从收集的资料看,唐代以前的量词研究最充分,举字和用例也相对丰富,唐代以后的古代量词研究目前已陆续
本文以近年来电网系统常发生的中置柜短路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故障的典型类型和产生原因,研究现有中压母线保护方案及其适用性,提出一种基于选择性的中压母线快速保护方案,满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因操作不当等而导致银行巨额损失的案件很多。因此操作风险已经成为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和西部酸性(特别是高酸性)环境条件下油田开发力度的加大,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腐蚀问题日趋严重。本论文对油田日常生产中遇到的油套管腐蚀的现
当前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差、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投入较少等,都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文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推广,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知识的拥有、创造和利用。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在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