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食性农业害虫因取食的寄主植物不同,能引起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改变,进而可能影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本论文初步试验发现,敏感品系棉蚜从取食棉花转为取食黄瓜后,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降低数千倍,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以证实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及稳定性,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导致这一变化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棉蚜可以直接在棉花和黄瓜之间转主取食,也可能以石榴或木槿作为中间寄主实现间接转移。敏感品系棉蚜从棉花到黄瓜转主取食后,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降低数千倍,并能长时间保持不变,重新转为取食棉花后,仍然长时间保持高度不敏感;对氯化烟碱类吡虫啉、有机磷类氧化乐果和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的敏感性不会发生显著变化,转主取食前后LC50比值分别为2.59、0.57、0.95。抗性品系从棉花到黄瓜转主取食后,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敏感性降低3.40倍。2.敏感品系棉蚜从棉花到黄瓜转主取食后,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力有一定提高(氧化胡椒基丁醚对溴氰菊酯的增效倍数比值为3.22);羧酸酯酶(CarE)活力提高到2.41倍,米氏常数(Km)比值为0.95,最大反应速率(Vmax)比值为1.29;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力提高到1.34倍;蛋白含量增加为1.66倍。3.敏感品系棉蚜从棉花到黄瓜转主取食后,0.78mg/L溴氰菊酯对其KT50由4.37min上升到大于120min,说明钠离子通道敏感性降低;在分子水平上,para型钠通道ⅡS4~ⅡS6区基因片段可能发生了一个A/T碱基突变,并由此导致了一个由甲硫氨酸到亮氨酸(M/L)的氨基酸突变,这一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导致钠离子通道敏感性降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