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初步疗效观察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ofor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5例接受二代TKI治疗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nilotinib)治疗,50例接受达沙替尼(dasatinib)治疗。105例尼洛替尼组患者中,9例以尼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96例以尼洛替尼作为二线治疗。二线治疗的患者中既往接受过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的各期患者共93例,其中对IM耐药的患者有88例,不耐受的有5例;另有3例纳入前接受IM外的其他治疗;50例达沙替尼组患者中,6例以达沙替尼作为一线治疗,44例以达沙替尼作为二线治疗。二线治疗的患者中既往接受过IM治疗的各期患者共34例,均为对IM耐药的患者,另有10例患者纳入前接受IM外的其他治疗。尼洛替尼组患者剂量为300mg,每日2次,或400mg,每日2次;达沙替尼组患者剂量为,慢性期患者100mg,每日1次,进展期患者70mg,每日2次;评估患者血液学反应、细胞遗传学反应、分子学反应、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105例尼洛替尼组患者接受随访,其中慢性期82例,加速期15例,急变期8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尼洛替尼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12.0(3.0-89.0)、20.0(4.0-63.0)和5.5(4.0-22.0)个月。对纳入的患者进行分析,82例慢性期患者,完全血液学反应(CHR)率为98.7%(75/76),3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率为53.8%(28/52),其中19.2%(10/52)的患者获得完全分子生物学反应(CMR);6个月主要遗传学反应(MCy R)率、完全遗传学反应(CCy R)率、MMR及CMR率分别为81.3%(13/16)、81.3%(13/16)、60.9%(28/46)和21.7%(10/46);12个月CCy R、MMR、CMR率分别为66.7%(8/12)、68.6%(24/35)和42.3%(15/32)。15例加速期患者中93.3%(14/15)获得CHR,达到CHR的中位时间为3个月,无一例达Cy R,18.2%(2/11)达MMR,仅1例在随访截止时获得CMR。20.0%(3/15)发生疾病进展。8例急变期患者中50.0%(4/8)获得CHR,无一例达Cy R,20.0%(1/5)获得MMR,并在随访截止时获得CMR。62.5%(5/8)的患者疾病进展死亡,中位OS为10.0个月。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2年的OS分别为90.2%、66.7%和0;3年的OS分别为80.5%、60.0%和0。总体而言,慢性期患者的OS较进展期长。105例患者中,9例以尼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纳入分析的患者CHR、MMR和CMR率分别为100%(9/9)、100.0%(8/8)和100.0%(8/8)。96例二线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CHR、MMR和CMR率分别为92.7%(89/96)、56.8%(50/88)和36.8%(32/87)。一线治疗的CHR率与二线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线治疗患者的MMR率及CMR率均高于二线治疗。93例既往使用IM的患者中,88例患者因IM耐药而改药,5例患者因不耐受IM而改药,两组患者在血液学、分子学反应及中位OS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的来说,尼洛替尼治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并不严重,105例患者中,有9.5%的患者出现1~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20.0%的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8.6%发生3~4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7.9%发生3~4级贫血,16.2%发生3~4级血小板减少,大多通过剂量调整以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全部患者中仅1例因4级骨髓抑制而死亡,1例因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4级血小板减少停药。尼洛替尼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肝功能异常(11.2%-18.1%)、乏力(17.1%)、浮肿(6.7%)、腹泻(8.6%)等。总体上进展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慢性期。2、50例达沙替尼组患者接受随访,其中慢性期17例,加速期6例,急变期27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达沙替尼中位治疗时间分别为24.0(4.0-79.0)、16.5(3.0-36.0)、3.0(1.0-28.0)个月。对纳入的患者进行分析,17例慢性期患者3个月CHR率达88.2%(15/17);6个月CCy R率50.0%(3/6)。6例加速期患者3个月CHR率达83.3%(5/6),无一例出现Cy R,仅25.0%(1/4)在治疗达CMR,1例出现疾病进展后死亡。27例急变期患者有37.0%(10/27)获得CHR,其中47.8%(8/17)在治疗3个月后达CHR,9.1%(2/22)在随访截止时获得CMR,24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中位OS期为3.0个月。50例达沙替尼患者,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2年的OS分别为52.9%、33.3%和3.7%,3年的OS分别为47.0%、16.7%和0。总体而言,慢性期患者的OS较进展期长。50例患者中,6例以达沙替尼作为一线治疗,随访过程中CHR、MMR和CMR率分别为100%(5/5)、80%(4/5)和80%(4/5)。44例二线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CHR、MMR和CMR率分别为54.5%(24/44)、22.2%(8/36)和16.7%(6/36)。一线治疗的患者在CHR率及达CHR中位时间上均与二线治疗的患者无显著差异,一线治疗的MMR率及CMR率均高于二线治疗,但二者达分子学反应的中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达沙替尼治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并不严重,50例患者中,有8.0%的患者出现1~2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6.0%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其中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多见于急变期。急变期患者中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比例分别为18.5%、14.8%和18.5%,大多数血液学不良反应通过剂量调整以及支持治疗可得到有效控制,仅2例进展期患者因为达沙替尼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而终止治疗。达沙替尼相关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水肿(18.0%)、胸腔积液(3.0%)、乏力(26.0%)、皮疹(6.0%)、腹泻(8.6%)、肝功能异常(2.0%-14.0%)等,总体上进展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慢性期。结论二代TKI——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各阶段能够实现相对持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反应,尤其是慢性期患者效果更佳,且安全性、耐受性较好。
其他文献
文章选取极具代表的广州茶楼为研究对象,以广府文化文献为基础,对广府建筑元素和茶楼现状做了一系列归纳和梳理,通过探寻广府元素在广式茶楼中的设计应用,从而形成广式茶楼区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抗原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Tn抗原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肌层浸
目的预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700例患者中2个月内发生缺血性
从城市功能视角构建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对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4市的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并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等对京津冀城市群14
11月2日上午,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Dean Mills教授、国际交流中心主任Fritz Cropp博士和中国项目总监章于炎博士访问人大新闻学院。人大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副院长
目的通过中药益气养阴、化瘀散结法为主之中药方配合伽玛刀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患者实体瘤变化情况、中医证候变化情况、体重及KPS评分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从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香港)黄展骥常听说:"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美好、适当适中的道理。""中庸之道是最高深、最不偏不倚的正常、平实人生哲理。"人们究竟在说什么
目的: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是肿瘤获得性耐药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DNMT1、DNMT3a是基因甲基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多项研究表明DNMT1、DNMT3a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肿瘤对化疗药的敏感
目前通常使用Bartz方法来计算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燃气强迫对流传热系数。Bartz方法没有考虑推力室燃烧区域分布和边界层厚度变化等实际情况对燃气热流的影响,不能很好的反
2010年9月19日晚,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主编李立新在美术系207室进行了以“感性化设计——未来设计的方向”为题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