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外传播的目的由向海外受众进行“宣传”、为海外受众“服务”而逐渐转变为“说服”海外受众,在事关国家利益而又具有争议的重大事件上,中国的对外传媒尤其担负着“说服”海外受众的重任。在拉萨3·14暴力事件中,作为中国对外传播重地的《中国日报》发表了大量揭露暴乱事实真相的报道,但鲜有文章对其进行研究。有鉴于此,在较为薄弱的理论基础上,将以“说服”为核心的西方修辞理论与对外传播理论结合起来,对《中国日报》有关这一事件的报道进行研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拓性。西方修辞有三个核心要素:修辞者、话语和受众,这些要素在对外传播中表现为:对外传媒、事实与受众。以西方修辞理论为支撑,结合对外传播理论,以《中国日报》在拉萨事件发生一个月内的报道为封闭性的研究对象,从修辞者的人格威望塑造、事实的修辞性利用和修辞者与受众的互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必须运用定量分析、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介绍西方修辞的概念入手,方能在此基础上比较中西方修辞学的差异;西方修辞话语所具有的应答性、计划性、适切受众、显示人类动机、寻求说服等特征证实了运用西方修辞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日报》拉萨事件报道具有可行性。从适应修辞情境的角度可以探讨出《中国日报》在塑造修辞人格威望上所做出的努力和存在的不足。修辞情境是当代西方修辞理论的核心概念,任何修辞话语的产生都是以修辞情境为依据的;在各种修辞情境中,修辞者的威望对于说服受众至关重要,可以起到一种“先声夺人”的作用。《中国日报》的威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国家形象所赋予的威信;二是《中国日报》在这一阶段的报道中所努力树立的人格威望;《中国日报》在人格威望树立上所做的努力尚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时效性不强、平衡报道不足、对消息源人格威望的介绍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日报》的报道效果。对外传媒对事实的修辞性利用至关重要。西方修辞理论认为,事实是产生说服作用的基础,事实的确定性是修辞者用以消除争议的依据。对事实的利用可以分为对有利事实和不利事实的利用。从事实的修辞性利用角度分析,《中国日报》这一阶段的报道对于事件真相事实、历史事实及当代西藏发展事实的修辞性利用都是比较成功的。西方修辞话语特别讲究修辞者与受众的互动。修辞者要取得与受众的话语互动通常会采取两种手段:认同和施压。从受众的反馈看,《中国日报》与受众的互动是比较成功的。同时,《中国日报》不惜版面刊载大量来自国外受众的意见以显示双方话语互动的效果,可以说是整个报道中的一个亮点。《中国日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体,在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报道中,力图通过树立自身的人格威望、巧妙地利用事实以及与受众的互动“说服”海外受众相信其所报道的事实真相,并表现出相当的修辞策略与水平。但毋庸讳言,它的报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以西方修辞理论为框架,结合对外传播理论,总结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才能真正对中国对外传媒在事关国家利益事件的报道上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