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块体材料的取向外延生长及生长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超导体(HTSC)具有优秀的性能和巨大的潜能,一直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RE1Ba2Cu3O7(REBCO, RE123,其中RE包含Y,Gd,Sm,Nd等稀土元素)系列超导块体材料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至今为止,在超导块材的生长制备领域虽然有了长足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如生长时间过长;晶界处的冻结磁场存在损耗;籽晶对块体材料的污染;生长过程中最高温的极限被籽晶限制等。本文的主要科学意义在于从外延取向控制与生长机制两方面,讨论了控制生长高性能REBCO超导块体材料的手段及方法。主要成果如下:  1.多籽晶熔融织构法生长YBCO超导块体材料中的晶界生长机制。  在多籽晶熔融织构法(MSMG)中,YBCO和SmBCO薄膜首次被作为籽晶使用。引入了一个新的生长模式用于解释多籽晶法中晶界处残留熔体和单畴间夹角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薄膜籽晶显示出了同质外延,过热性能,形状规则,易于制备等优点。同时验证了晶界处的残留熔体随单畴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少。例如(110)/(110)晶界处的残留熔体明显少于(100)/(100)晶界处。  2.中间隔离保护层应用于REBCO超导块材生长。  中间隔离保护层首次被使用在冷籽晶熔融织构法制备REBCO超导块体材料中,即将一个微型块体置于籽晶与块体前驱体之间。值得注意的是,由籽晶材料引起的污染大部分被此保护层吸收。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无籽晶污染的样品。另外,虽然熔融织构法流程中的最高温(Tmax)由于籽晶材料的限制,存在一个最高值。但通过添加保护层,Tmax的极限得到了提升。这有利于扩大样品的生长区间和抑制自发形核。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在避免了籽晶对样品污染的同时也提高了Tmax的极限值。对制备大尺寸、高性能的超导块体材料,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工作,为REBCO高温超导块体材料的取向外延生长和生长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制备高性能的REBCO超导块材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称作是21世纪基础物理学领域的“两朵乌云”。尤其是暗物质,其所谓“存在性”已经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被证实。现阶段,主要的暗物质粒子探测手段有三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探测器-北京谱仪(BES),自1989年建成以来,在2-5GeV这一能区已成功地运行了12年,取得了重要的物理成果。如今,原来的加速器和探测器已经不能满足进一
学位
本文研究了数值相对论的若干应用。  我们研究了标量场自相互作用λφ4对AdS时空不稳定性的影响,包括它对临界振幅,表观视界形成时间,“稳定岛”大小以及能量输运的影响。数值
随着先进薄膜生长工艺和超精细版图技术的出现,已经能够制备出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等各种维度的半导体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运动的量子束缚效应,纳米结构显示出了丰富的光谱
学位
本文介绍了在上海光机所量子光学实验室研制的铷原子喷泉钟平台上所做的喷泉钟误差评估与性能改进工作。为了提升喷泉钟的指标,我们对喷泉钟物理系统实施了改造,优化了Ramsey腔
本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中子粉末衍射、电测量及磁测量等手段系统研究了阳离子掺杂的双钙钛矿型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及电磁性质。 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3d过渡族金属元素掺
美国记者德博拉·科帕肯出生于1966年,1988年入读哈佛大学,她在《大西洋月刊》上撰文说,她参加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时发现,那些当老师和医生的同学都高兴自己选择了现在的职业,许多做律师的则不怎么高兴,在金融行业的都想尽快离开华尔街去搞艺术,搞艺术的基本上都很开心,但手头都比较拮据。相貌上男的比女的更显老;收入和职位上,女生不如男生高。  科帕肯的同学里还有议员、戏剧导演和宇航员。我觉得大学同学都
期刊
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双层钙钛矿型锰氧化物单晶的磁跳变和玻璃磁行为的起源,同时,我们对La1-xNdxMn0.8Cr0.2O3(X≤0.3)系列多晶样品的结构,磁性和电性也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将升级为BEPCⅡ,亮度提高100倍,相应的北京谱仪也升级为BESⅢ,这对数据获取(DAQ)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选择CERN LHC对撞机上ATLAS实验所开发的TD
学位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又一次科技变革,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现需要庞大的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网络。如何驱动这些数以亿计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