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学史研究

被引量 : 24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中国监狱学诞生于西法东渐的清末。自清末以来,伴随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国家类型和学术形态的重大变迁,中国监狱学经历了与其它中国社会科学既同又异的曲折行程。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学术性格的复杂和部门地位的偏僻,该学科百年来积淀而成的知识与理论,迄今仍未有完整的梳理,有关其学术史的系统研究目前还十分欠缺。 《中国监狱学史研究——清末以来的中国监狱学术述论》力求在系统搜集和整理清末以来中国监狱学各种学史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对其百年来学术发生基本史实、尤其是其知识与理论演变轨迹的描述与分析。本课题的研究构想主要体现在:1、以古代中国监狱知识传统的历史概括为前提,重点研究近百年监狱学史;2、在近百年监狱学史研究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各时期代表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与比较分析;3、以解读与分析为依据,并参阅相关资料,对其知识与理论的状况以“章”为单元,给予具体论述及小结;4、在前此研究基础上,通过“导论”的总体阐述与归纳,介绍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想,并提供主要的研究观点与结论。 本研究除“导论”外共计 6 章。根据叙述对象和学史分期,又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清末监狱学(1-2 章);第二部分民国监狱学(3-4 章);第三部分新中国监狱学(5-6 章)。另有三项“附录”。 一、基本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清末监狱学。 清末是古代中国监狱知识传统和现代监狱学的分界时期。自清末以降,监狱学术作为一种政治力量,被纳入一个民族国家自觉建构其现代历史的2需要。为了清楚地看到清末前后两种学术类型的差异及其转换的过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叙述基础,第一章首先对清末前数千年古代中国的监狱观念与知识,依据传说、文字、习俗、典章、著述性文献等不同符号形态的史料,进行了概述与分析,目的在于藉此揭示古代中国监狱知识传统的基本面貌与特征以及终于衰落的命运。然后从清末文化危机的发生、传统学术的转向、西方监狱印象的输入、监狱改良思想的形成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清末现代监狱学诞生的历史过程与条件。第二章则通过记述沈家本的监狱改良思想与学术活动,小河滋次郎与中国监狱学的学术姻缘,区枢、董康等人对小河滋次郎《监狱学》的译介以及涂景瑜等人的监狱学研究,一方面深入探析西方监狱学如何经日本等国而移植至中国,另一方面系统阐述沈家本、小河滋次郎等人的监狱学思想与学术贡献及对于清末监狱学初诞的历史功绩。第二部分民国监狱学。民国监狱学是清末监狱学的继续。这一时期,王元增成为承前启后的人物。作为小河滋次郎学生和民国京师模范监狱首任典狱长的王元增,不仅熟谙大陆监狱学术,同时,又有亲往西欧考察监狱的经历,视野兼及英美传统。通过第四章的记述,可以看到民初监狱学继承前清学脉、寻求自立转化的本土化发展与王元增的著述与实践密不可分。除王元增之外,王树荣等人的外国狱制译介与研究,朱紫桓的新旧监狱制度运作比较研究,王文豹等人组织民初监狱改良调查研究等等,构成了民初监狱学研究的不同侧面。但是,自 1912 至 1928 年,毕竟还是中国监狱学自清末移植之后借鉴转化的初期。而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到 1930 年代,情形有了较大的改观。在三、四十年代,诚如第四章所介绍的,赵琛、孙雄、芮佳瑞、李剑华等一批各具个性的学者开始崭露头角,不期而然地形成了学术集锦,赵琛对监狱学基本理论的注重、孙雄对监狱学理论与实务的兼顾、芮佳瑞对监狱法的注释研究和国外监狱制度的系统介绍、李剑华对监狱学的社会3学维度的拓展等等,一系列著作、教材和实务用书在该时期陆续出版。第五章针对上述学者的代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述评研究。此外,作为民国监狱学的组成部分,1949 年迄今的台湾地区监狱学研究状况及其特点,主要通过对林纪东、李甲孚、丁道源、黄征男、吴宪璋、林茂荣等人各自作品的解读分析加以揭示,从中可见台湾地区监狱学对于前民国监狱学的继承以及受英美矫正主义影响而渐变的后果。第三部分新中国监狱学。1949 年的政权鼎革,使中国大陆监狱学开始了一种与前民国时期迥然不同的监狱学术建构过程。此一过程既继承了新民主义根据地的劳动改造思想与经验,更多地继受了来自苏联劳动改造学术传统的影响。把这一学术建构过程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二十年两个阶段。第五章主要针对前三十年的监狱学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一种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劳动改造学的文本形态解析,勾画了特殊的监狱学术状况与其时代的深刻关联。从 1979 年开始,随着政治形势的转变,中国和世界关系的重新调整,监狱学术出现建设生机。第六章主要描述后二十年中国监狱学重建的新图景。首先分析了与前三十年中断了的劳改学一脉相承,而自 1980 年代初重建,并于 1990 年初渐臻成熟的新中国监狱学特定形态——劳动改造学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伴随学术开放,劳改学在其重建过程中所包含的蜕变现象。在 1990 年以后,一种从劳改学到监狱学的变化,随着学科名称从“劳改学”到“监狱学”的改变而得以昭示:一个“过渡监狱学”的时代已经来临。该章还对“劳改学-监狱学”这一转型过程
其他文献
<正>罗旭希望纷享销客成为企业级的微信,提升企业的商业效率和组织效率,让企业变得更聪明。"蛮荒之地,就像携程没有出现之前的旅游市场一样。有可能我们就是携程,我们会改变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过三次重要的新闻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发生在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关键时期,都是在外部条件的引导、主导下新闻媒介不断调节自身的过
金融市场的波动有许多特点,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是指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与利空消息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不相同。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
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寻求董事义务体系构造与董事利益保护机制间的相对平衡,以便在严格监督董事忠实、谨慎行事的同时,为董事提供合理的利益保护机制,使董事尽心尽力地谋求公
程序参与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受程序结果影响的人能够作为主体参加到诉讼程序中来,以自己积极的行为来影响诉讼的结果。程序参与作为判断程序是否公正的首要标准,在不同语境下
随着ATC协议于2005年1月1日终止,纺织品服装贸易将最终纳入世贸组织自由贸易体制中。国际纺织服装领域将出现新的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新的更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愈发频繁
<正>目前市场预期倾向于相信美联储将循序渐进,以温和速度逐步上调利率。自从美联储早前在政策声明中去掉"耐心"等待加息时机的字眼后,美国加息已进入倒数阶段。目前美国经济
<正>国内杠杆操作包括两融、股权质押、伞形信托、单一结构信托、场外配资等渠道。近18个月,两融余额增速为上证综指的5倍。沉寂多年之后,中国A股市场终于又回到了舞台的中央
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RecurDyn的履带车辆子系统Track(LM)建立履带式湿地系列推土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推土机的行走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着重对不同接地比压的履带式湿地推土
在履带式推土机推土装置设计中 ,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新手段 ,可把设计者的智慧、经验、标准与计算机的可视化编程技术有机地相结合 ,使设计者实时、直观地获得推土装置的方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