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妃行状》考证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fyw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妃行状》是我国文学史上悼亡文学的一篇作品,也是一篇备受关注的具有一定文史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然而,对于这篇作品内容的研究,尤其是文中所述董鄂妃的身世,描述既惝恍迷离,研究者亦莫衷一是。在《董妃行状》问世的九年前,由江南才子冒辟疆所写的用来纪念死去的爱妾董小宛的《影梅庵忆语》(以下简称《忆语》)问世,它也是一篇色彩诡艳的悼亡散文。《忆语》叙悲欢离合之事,抒怜香隐秘之情,笔触细腻,柔情满纸,波澜起伏,动人心弦。笔者认为,《董妃行状》和均系伪托之作。顺治的《行状》,却是为了维护自己帝王的尊严在作伪,《忆语》是用隐微的曲笔蘸着哀愤的悲泪违心地无可奈何地在作伪。对于董鄂妃是否为董小宛一事,三百年来,聚讼纷纭,成为清史一大疑案。本文通过对《董妃行状》作伪手法的揭示,《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及相关之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对董鄂妃的来历和董小宛的去向,进行了新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路。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范围及方法和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是《董妃行状》的历史考辩及质疑。通过汤若望、陈垣、邓之诚等人的考证,引用汤若望《回忆录》与《董妃行状》原文的比较、陈垣先生对董妃身份的考证及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对董妃身份的分析研究,从而对董妃身份产生质疑,并展开对董妃身份的自我考证。仅从董妃入宫时间和籍贯进行考证。第三章是《董妃行状》系伪作的几点考证。由第二章总结出《董妃行状》疑点:董妃不是鄂硕之女及董鄂妃是汉女的结论,第三章为此深入论证。通过金之俊《奉敕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传》与《董妃行状》的比较、以及《董妃行状》伪作之处的几点考证,即所谓“上引董妃丧葬从俭事”、所谓“殉葬之说”、所谓“来历之说”三个方面,得出结论:《董妃行状》系伪作。第四章是关于《影梅庵忆语》文学性及几点考证。通过对《影梅庵忆语》的文学表现艺术的分析以及董小宛的相关研究现状,对董小宛身世等问题加以分析,从而将董小宛和董鄂妃联系起来。第五章是董鄂妃与董小宛人物德才之比较。在第四章两者相联系的基础上,第五章进一步将两个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从德行、才华等当面,进行细节比较,为本文考证提供充分论据。总之,通过对《御制董妃行状》、《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以及相关之文献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所谓《御制董妃行状》,非顺治亲笔所撰,乃金之俊受命所为,其所述董鄂妃之来历,多系作伪之言,并非“信史”。(二)董鄂妃不是满人,而是汉女。汉改满籍,托为满大臣鄂硕之女者。(三)董小宛被掠,辗转入宫一事,三百年来故老相传,影响深远,通过对《御制董妃行状》、《影梅庵忆语》隐微艺术的解读与之有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笔者倾向冒氏之妻小宛,辗转入宫一事为真。
其他文献
<正>神经内科门诊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生肢体、语言障碍,容易产生急躁、厌烦、不安的心理,不利于患者的生活和康复。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释放和缓解患者心理情绪,提高康复
<正>自从2005年中国银监会提出流程银行概念以来,中国银行业越来越关注流程银行建设,流程银行在成本、效率、质量、风险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显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时
<正>日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部分,"发展普惠金融"的表述格外引人注目,这将对中国银行业产生
<正>监管部门要引导第三方支付企业,理性看待行业性发展,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经营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业务运用领域越来越宽泛,其交易渠道已从单纯的网络
在实物期权B-S模型框架下,采用正态模糊数刻画模糊群决策环境下决策者的行为特征,并利用格贴进度理论构建了决策变量关系矩阵进行决策信息的赋权和归集,建立了在模糊群决策环
<正>如今银行初涉电商领域,面临种种困难,但凭借自身优势以及"金融+电商"服务模式的不断探索,必将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电商经营之路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再创新高,
粒子群优化算法已成为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而速度更新公式中的惯性、局部和全局3个速度项的系数的动态合理设置是算法优化效率的关键问题。为解决现有算法仅单
唐代敦煌文献《韩朋赋》通篇采用四言赋体形式,以通俗流朗朗上口而不乏合辙押韵的行文,叙述了韩朋夫妇凄美的爱情故事。从目前所能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该赋是一篇叙述较为详尽、内
博报堂的中国路线图日本株式会社博报堂,是从事品牌运营业务的专业公司,以“生活者”为基础进行市场沟通战略提案,以“全方位的设计伙伴”为出发点,从日常的市场活动到经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