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3O4和NiO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水热法,在不使用任何模板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水热反应的温度与时间以及调整反应原料的配比,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形貌的Co3O4和NiO材料,并且探究了Co3O4和NiO材料的形成机理,讨论其微观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了拓宽Co3O4材料的应用领域及范围,利用回流法制备了棱柱状的Co3O4材料。通过控制后续的硫化时间、硫化温度,制备了不同硫化程度的Co3O4材料,并且研究了不同硫化程度Co3O4材料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Co3O4和NiO材料的应用,制备了Co3O4/rGO复合结构,分析了Co3O4/rGO复合结构的电化学性能;为了扩展论文的研究范围,研究了NiO二元材料如:NiFe2O4以及NiCo2O4结构,并且探究了二元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花状Co3O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通过经典的水热法和控制后续的煅烧过程,制备了不同形貌的花状Co3O4材料。花状Co3O4材料形貌的不同主要受到温度跟原料浓度影响,研究发现在F-,OH-以及CO32-离子的共同作用下,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得到的是针状花形貌的样品,随着温度的提升针状逐渐聚集成类片状结构,随着反应温度继续提升,得到完全由片状组成的花状形貌。在这一系列转变过程中,没有改变反应物的组成及浓度。通过后续的X射线衍射可以看出,样品的相组成在温度升高到一定情况下发生了相转变,形成了不同形貌的Co3O4材料。煅烧过程,将前驱体中低分解温度的成分分解,完全成为Co3O4相。Co3O4材料作为过渡金属氧化物,理论上具有较高的比容量(3560F/g),于是测试了其超级电容器性能,分析发现实际情况下的Co3O4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1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110F/g)与理论容量具有较大差异,可能是因为Co3O4材料作为半导体材料本身导电性比较差;其次,由于制备的Co3O4材料尺寸比较大,跟基体材料的接触属于点接触,不利于充分发挥Co3O4材料的活性。  2.棱柱状Co3O4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利用回流法制备新型形貌(棱柱状)的Co3O4材料,探索棱柱状Co3O4材料对于改善Co3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内容,基于结构决定性质展开对棱柱状Co3O4材料的探索。首先通过控制回流温度与时间成功合成了棱柱状Co3O4前驱体材料,得到的样品,具有形貌规整,尺寸小以及结构均匀的特性。分析了棱柱状形貌形成的原因,在表面活性剂(PVP)的保护下,Co(AC)2-与无水乙醇中的-OH结合,沿着[001]方向生长,形成棱柱状结构。由于CoS类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但是单纯的直接合成CoS形貌不易把控,所以考虑将二者结合研究。利用硫代乙酰胺(TAA)作为硫源,在水热条件下,通过控制温度、时间以及TAA的量,合成了Co3O4/CoS1.097复合材料以及纯的CoS材料。XRD以及XPS可以证实样品的成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离子交换过程实现Co3O4材料的成分变化,但是并不改变原始Co3O4材料的形貌。将合成好的新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测试,发现比电容明显高于传统的Co3O4材料。  3.Co3O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材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加上传统能源材料的消耗日益增加、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研究开发二元、三元甚至多元材料。本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探索了Co3O4/rGO复合材料,采用超声跟水热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不同形貌Co3O4跟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的样品,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之后的样品的形貌特征,用拉曼分析复合材料的表面信息,并且将复合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与纯的四氧化三钴对比,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4.NiO及其二元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本身NiO就是不错的超级电容器材料,于是我们研究了纯的NiO材料,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形成过程。研究了玫瑰花形貌的NiO样品的电化学性质,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的配比,有效地控制了玫瑰花形貌的大小以及片层厚度,制备的玫瑰花形貌尺寸均匀形貌规整。可能是由于溶液中F-、OH-以及CO32-离子协同作用下,与Ni+结合,形成碱式碳酸镍造成的,经过后续的退火处理过程,样品完全转化为NiO,并且得到的NiO样品结晶性良好,形貌保持完好。接着研究了镍的二元材料,比如NiFe2O4和NiCo2O4等。研究了这2种二元材料的形成机理,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在水热条件下,Fe3+跟Ni+借助溶液中的OH-以及CO32-,形成铁镍的碱式碳酸盐前驱体;钴酸盐类似于铁酸盐,不同在于钴酸盐在Ni+存在的情况下,更趋向于生长成针棒状结构。为今后开展相关的电化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研究了Cd,Zn对宽叶吊兰和牵牛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d、Zn单一和复合污染,对2组供试植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脲酶敏感性最强,其次是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因此,可以将脲酶作为检测Cd、Zn污染的指标之一。在Cd、Zn单一及复合污染条件下,吊兰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大于牵牛花组,说明吊兰对Cd、Zn污染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对Cd、Z
目的:评估糖尿病足下肢截肢的发病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35例次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25
酚类作为一种常用的重要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炸药、防腐剂等生产中,随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进入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论文制备了以硅胶、SBA-15为载体的5种吸附剂SilprIm2Cl、SilprIm2C4Cl、SilprIm2C8Cl、SilprIm2ClBr-、SBA-15prIm2ClBr-,分别对2,4-二硝基酚、2-硝基酚、2,4-二氯苯酚等酚类污染物进行吸附性能研究。本文共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