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如政治、外交和军事关系等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于这一时期美中之间的经济关系,关注相对有限,多集中于从美国援华的角度来论述此时期的美中经济关系。全面系统的探研抗战时期美中经济关系的全貌,分析美中经济关系发展的脉络,既能进一步认清美中经济关系的历史继承性,也利于两国对以往美中关系历史的借鉴。本文试从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美中贸易、美国对华投资等方面,对美中经济关系全貌做尝试性探研。以时间为主线,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抗战爆发前美中经济关系概况。美中两国在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开始建立贸易关系。至抗战爆发前百余年,随着两国关系的演变,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中经济关系受美国最惠国待遇原则和高关税政策的双重影响,不管是美中贸易关系还是美国对华投资基本上都是呈上升趋势,美国对华投资相对滞后于对华贸易,这种良好状态一直到“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日状态时被打破。二、美国对华经济援助与抗战前期美中贸易(1937.7-1941.5)。这一时期美中经济关系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对华经济援助主要是通过五次对华借款来实现的:《桐油借款》、《华锡借款》、《钨砂借款》、《中美第四次借款--金属借款》、《平准基金协定》。这些借款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也有益于美国的未来战略利益。在美中贸易上,在各大国对华(“国统区”)商品输出中,美国始终占主要地位。三、美国“租借”援华及战时美中贸易(1941.5-1945)。1941年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941年5月,美国开始“租借”援华,担当起中国抗日的“军火库”与“大后方”,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首次结成实际上的盟友。在反法西斯侵略过程中,租借物资援助对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成为当时中国(“沦陷区”除外)的主要进出口国,美国对华贷款跃居大国首位,战前各大国共同支配中国投资市场的局面为美国一国取代。抗战胜利后美国不仅独占了中国的商品市场,而且独占了中国的投资市场。直到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美国在华贸易和投资也陷入了困境。四、结语。抗日战争期间,美中之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美国对中国经济渗透步步深入,形成控制局面。抗战胜利后,美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并且最终独占了中国的投资市场和商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