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eave2009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胆管炎等共计二十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PD术后重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为今后临床施行PD时提供技术决策的依据,能够对今后临床术前准备及术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2月至2015年1月49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选择患者年龄、性别、胆道手术史、腹腔手术史等48项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观察因素,以手术后12天内是否发生胃肠吻合口瘘、胆肠吻合口瘘等20种并发症为因变量,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对于有统计意义的变量再引入二分类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1.术中是否输注血浆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2.胆总管直径较小是PD术后胆肠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及胰管未引流是PD术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术中未输血浆是PD术后肺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是PD术后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6.术前ASA评分较高、高血压病史、男性是PD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术前减黄(术前行胆道外引流)者、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较高、术后PT较长、胰管支撑管长度较长、胰管直径较小、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8.术后CHE较低、男性是PD术后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肝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0.未进行术前减黄、术前TBIL较高是PD术后呼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1.患者既往有胆管手术史、术前减黄(胆道外引流)、术前CHE较低、术后应用激素、术后ALB较低、术后CHE较低、术后PT延长均是PD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12.男性、术中失血较多、术中输血均是PD术后肾衰发生的危险因素。13.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胃肠吻合口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14.年龄、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是PD术后胃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5.女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是PD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16.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及术后CHE较低是PD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7.患者有糖尿病是PD术后心功能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8.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断为胆管癌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19.无观察因素是PD术后胰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0.患者有肝硬化病史、术前总胆红素较高是PD术后应激性溃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风险仍然较高,感染、胃瘫、胰瘘、胆瘘及出血仍然是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注意患者的营养等一般状况、化验指标,术中注意胰肠吻合方式、各种吻合口的处理,术后严密的观察和及时有效的处理,有助于减少PD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 河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NO:052442005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5.17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率的增加,ACS治疗和护理越来越显得重要。研究发现一些生长因子能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加速侧支循环,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
主要介绍洗片机定影液的配制方法及性能测定,8种胶片的定透时间及定影效果(密度差)。测定表明,自配定影液在温度29℃以上,冲洗全程145秒(定影50秒)以上,可满足胶片处理。5年
肝癌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1],肿瘤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瘤体供血大动脉内,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壞死,肿瘤缩小或消失的治疗方法[2]。我科自2005年引入介入治疗术后明显提出高了病人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
知觉学习是指训练或经验引起的知觉上长期稳定的改变,揭示了成年大脑也具有可塑性。以往知觉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知觉学习的属性,如知觉学习的特异性、迁移性和时间进程
英国政府提出它的抗微生物抗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和抗微生物药抗药性的出现。这个战略包括监察所谓“超级虫”、一项教育运动以鼓励慎用抗微生物药、
蝇蛆病是由蝇类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组织引起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以8~9月为高发。以人体皮肤内爬出蛆样小虫伴轻微痒痛为主要表现。可伴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可发于全身任意部位。我院从2003~2011年收治17例该病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现报告如下。
摘 要 目的:总结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特点和检验手段。方法: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肺结核患者26例,留取痰标本涂片查找菌丝和做真菌培养,培养以肺结核病情好转或稳定中,出现新的症状,X线或CT片显示新病灶或原病灶扩大,痰真菌培养连续3次生长同种真菌且抗真菌治疗后病情有改善,痰真菌培养无原真菌生长为标准。26例肺结核患者被确诊合并肺真菌病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肺结核病灶范围较广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7.174  2008年2月~2009年2月应用多功能康复床(DWSW-V)三维牵引结合推拿按摩、中频脉冲电理疗、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29~67岁,平均45.3岁;病程7天~8年。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依据临床表现及CT或MRI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