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网民阶段性心理的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我爸是李刚”事件的研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风险社会本身是社会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现代社会所不可避免的一种形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面临着显性和隐性的风险。近年来频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中国社会风险的总爆发还是网络方便快捷的推动,这是萦绕在公众心中的疑问。本文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实证案例,从政府、大众传媒、公众等三者的维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背景追溯,影响的探究。以期解答公众心中的疑惑,使三方能够理性认识和应对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大众传媒是风险场域的“再塑者”。本文以“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大众传媒报道为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媒体在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报道虽然针砭不一,但是此事件却关涉到政府、媒体、公众等各方面且存在着利益博弈。  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显现的风险及其对网民心理所造成的影响,大众传媒理应承担起相应的使命与责任。一方面大众传媒应不断架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应不断地引导网民心理使其朝着更加理性更加平和的方向发展并尽最大可能化解潜在的风险。
其他文献
期刊
在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传统互联网广告随着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效果日益低下。为了实现新的发展,传统广告业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来突破困境,完善自我。由此,原生广告应运而生。原生广告凭借对媒介语境的完美融合,价值信息的有效输出以及对用户体验的非破坏性让传统广告黯然失色。此外,原生广告产生的效果也更为细致而持续,这也是传统互联网广告所不能比拟的。研究立足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依据"使用与满足
期刊
国内官员媒介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关注宣传报道中的官员,并探究其形成的刻板印象,而随着政治生态的变化、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官员的媒介形象日新月异。同时,现有研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