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在当前复杂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已普遍应用。主制造商和供应商间的利益冲突将会威胁到复杂产品供应链的长期稳定运行。如何在主制造商和供应商间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供应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供应商的利益是当前主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适合“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型这种具有系统控制者的激励机制,从多个视角对供应商进行激励,是一项综合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而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在大型复杂产品研制过程中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激励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主体,本文分析了“主制造商—供应商”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根据此模式下供应中价格和数量相对稳定的特点,本文以双方的努力程度为研究出发点,分别建立利益分担、利益诱导和成本分担不同角度的复杂产品供应链协同合作激励模型。从利益分担角度,利用主制造商的信息优势和主导地位,运用Shapley值对供应链利益进行协调分配,提高供应商的双重努力,提高供应链整体利益。从利益诱导角度,首先建立多供应商在某一可分配空间下的冲突经济学模型,得出供应商在冲突中获得更多的收益的策略;其次建立主制造商提供定额激励、供应商对定额激励竞争的定额激励诱导斯坦伯格模型,供应商在定额激励这一分配范围内进行利益冲突,以弥补因努力程度而损失的利益,达到激励的目的。从成本分担角度,分别建立主制造商分担供应商成本的纳什博弈模型、斯坦伯格博弈模型和合作博弈模型,激励供应商提高努力程度。通过比较,均衡将由纳什均衡向斯坦伯格均衡移动,并在一定条件下向合作均衡移动,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三个角度的不同形式的激励,均可以使供应商提高努力程度,提升供应链整体和主制造商的利益,同时又不损害供应商的利益,达到激励协调的目的。通过上述研究,希望能丰富和发展供应链激励协调模型的理论体系,为主制造商提供一个多视角的激励协调框架,促进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关系的改进,推动“主制造商—供应商”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