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逆流下行床流动结构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feng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固逆流下行床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郭慕孙院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广义流态化理论。广义流态化包括三种操作状态:颗粒流体同向向上,颗粒流体同向向下,颗粒向下、流体向上。目前对于广义流态化的气固流化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管(气固并流上行)和下行床(气固并流下行)两方面。提升管具有较高的气固接触效率,气固通量大等优点,但其径向流动结构具有严重的非均匀性并存在较大的轴向返混。气固并流下行床气固返混较小,气固接触时间较短,径向流动结构的均匀性较高,但是存在颗粒浓度低的缺点。在下行床中使气固逆流接触,可以强化气固两相间的传质与传热,气固的逆流接触可以提高床层的颗粒浓度。同时,气固逆流下行床气体阻力低,节省能耗,并且用于煤热解等反应时可以延长燃料停留时间使其充分受热并且降低热解气温度。目前关于气固逆流下行床的相关研究还很少。   本文设计、搭建并调试了一套高7m,内径90mm的气固逆流下行床冷态装置。颗粒进料方式采用螺旋给料,可以实现给料速率的稳定和颗粒循环速率Gs的精确控制。在逆流测试段下端布置气体分布器,气体从下端给入,经过料腿的预分布作用达到一定的均匀程度再逆重力向上流动。   本文采用光纤浓度和速度测量仪研究了气固逆流下行床中不同截面高度上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情况。考察了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和截面平均颗粒速度沿轴向的变化和操作条件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气固逆流下行床中,颗粒的流动在轴向上分为起始段和完全发展段,起始段中颗粒浓度和速度径向分布随轴向不断变化,完全发展段颗粒浓度和速度径向分布趋于稳定。研究发现,气固逆流下行床中存在颗粒团聚现象,随着气固流动轴向的发展,颗粒聚团显著的区域由中心转移至边壁。在操作气速范围内,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和完全发展段截面平均颗粒浓度随着逆流表观气速的增大均近似呈线性增加。   局部颗粒浓度的径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操作范围内提高表观逆流气速Ug和增大颗粒循环速率Gs可以增加床层颗粒浓度。受颗粒团聚物的影响,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在颗粒入口附近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受单管入料的影响,在颗粒入口附近中心处颗粒浓度较高,边壁处颗粒浓度较低,在完全发展段,稳定后的颗粒浓度径向分布为中心(r/R<0.6)稀且分布较平坦,靠近边壁(r/R>0.6)颗粒浓度升高,且在边壁处颗粒浓度最高。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预测完全发展段局部颗粒浓度的经验公式。   在完全发展区,颗粒速度径向分布呈中心和边壁低,约在r/R=0.85附近颗粒速度最大。不同径向位置的局部颗粒速度沿轴向的变化趋势不同,边壁区域(r/R>0.622)颗粒速度沿轴向单调递增,而中心区域(0<r/R<0.622)颗粒速度则沿轴向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预测完全发展段局部颗粒速度的经验公式。颗粒速度随表观逆流气速Ug的增大而减小,随颗粒循环速率Gs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增大表观逆流气速可以加强颗粒速度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截面平均颗粒速度在颗粒入口附近呈现出较复杂的变化趋势,本文从单管入料和颗粒聚团两个方面的影响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会议
单一的股票基金即使表现出色,也难以有效抵御市场的多重风险。构建一个攻守兼备的基金投资组合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每一个理性基民都不可等闲视之的事情。杜琪峰的《枪火
8月深圳CPI同比上涨1.4%9月11日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发布了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8月深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1.4%,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比,呈持续低位运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