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了新的环境和形势,催生了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由于它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要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必须有新思维、新思路。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非正规就业模式对大学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大学生非正规就业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渠道有重大作用,其发展必然非常值得关注。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对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历史、国内外学者对它所做的概念界定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大学生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原因、其主要形式及特点。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上海高校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评价以及选择意愿,从而探讨影响大学生非正规就业观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的非正规就业观有显著影响,学科背景会影响他们的非正规就业意愿,985高校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在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和就业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专业性质对非正规就业观没有显著影响;家庭背景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的职业对大学生的非正规就业观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周围的亲戚朋友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会显著影响他们对非正规就业的看法;而他们对非正规就业的优缺点的认可度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评价与选择意愿,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与各种社会制度相关。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大学生自身调整观念和提高能力、家庭提供支持、高校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就业指导、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和完善各项制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大学生进一步调整就业观念,政府和高校制定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