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写明了我国目前要建设的现代化不仅指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质量问题,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和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己迫在眉睫。本文认为协调两者的关键因素在于企业自主开发节约能源的绿色环保技术,这样才有可能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目标,而环保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更应成为目前环境领域研究聚焦点。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各类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质量影响的直接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是否是各类环境规制工具对我国环境质量影响的重要中介因素。理论上,分别分析了四类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质量的直接影响机理并从技术补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入手,进一步分析环境规制工具与自主研发交互作用对环境质量的间接影响机理。实证上,首先采用主成分因素和权重分析方法对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十项生态污染问题进行环境质量水平的全面测算,其次运用2008-201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更好地解决方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而采用考虑更多工具变量的系统GMM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并使用Bootstrap自抽样2000次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在文章结尾处对本文变量和样本的稳健性均进行检验,得出一致性结论。结果表明,细分的各类环境规制工具除去自愿型均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有显著直接的积极作用。从间接效应来看,企业自主研发本身对改善环境有正向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对自主研发存在时间异质性作用,短期内产生技术抵消效应,长期则产生技术补偿效应。市场型环境规制由于企业缴纳排污费加重成本负担且可能挪用自主研发资金而产生技术抵消效应,从而减缓我国环境治理的进程,不利于自主研发中介效应的发挥。自愿型环境规制由于我国存在信访机制不完善,信访人员素质较低对企业技术研发起不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产生技术抵消效应,延缓环境治理进程。隐性环境规制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充分意识到环保重要性,进一步加大环保力度和研发创新投资金从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加速改善现有环境质量。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继续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合理安排污染治理投资资金,加强排污费的征管力度,全面落实各项信访工作制度,不遗余力地加强基础教育水平和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