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花药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对34个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系)进行花药培养,研究马铃薯基因型、激素种类、花粉发育时期、以及培养基附加物硝酸银、活性炭、马铃薯提取液等因素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褐化率的影响;同时对马铃薯花药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细胞学鉴定;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试验结果如下:1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蕾大小6.0~7.5 mm左右,颜色为浅绿色,此时适于马铃薯花药培养。2马铃薯花药培养对基因型有很大的依赖性。克新13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是7.4%,大地三号和尤
其他文献
利用Mather和Gamble提出的世代均数分析法,对由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个杂交组合、组合Ⅰ(0410×1155)、组合Ⅱ(0417×1025)和组合Ⅲ(1036×0949)、各6个群体(P1、P2
以4个外引玉米自交系做母本,6个早熟自选玉米自交系做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24个杂交组合,以哲单7号及其亲本3081、Mo17为对照品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采用抗旱性直接鉴定法和间接鉴定法对2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从芽苗期的生长发育性状、抗旱生理指标性状以及成株期的形态指标性状、产量性状、生育期性状等方面进行了抗旱性的比较与评价,从而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玉米杂交
本试验以苎麻白叶种和绿叶种杂交获得的25个无性繁殖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杂交组合的植物学、产量性状、开花期性状的分离变异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苎麻亚种间杂交后代的植物学性状、原麻产量、产油量、品质性状分离变异规律、广义遗传力、通径分析及其相关性,得出如下结果:1、苎麻亚种间杂交后代植物学性状的分离复杂、种类繁多,不仅分离出了各种中间类型,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亲本类型,亲本祖先类型以及某些特殊类型等。不同
micro 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4 nt单链非编码小RNA,广泛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导,形态建成,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目前,在拟南芥等植物中已有很多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