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比较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化石能源的燃烧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它的利用和变化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包括森林砍伐、草原放牧、湿地利用以及农业生产等在内的土地利用行为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3,是除了化石燃料燃烧之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新的土地利用方式来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是有重要意义的。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省,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将不可避免的造成农用地面积的减少和碳排放量的增加。本文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郑州市和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将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研究相结合,以遥感和GIS为技术手段分析了郑州市和洛阳市2000-2009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遥感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统计年鉴中得到的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得出郑州市和洛阳市2000-2009年期间碳排放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9年期间,郑州市和洛阳市的土地利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建设用地在总量上的扩展,其建设用地面积在2000-2009年期间总计增加67410 hm2。洛阳市的城市化速度也非常快,但洛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林地面积的持续减少,洛阳市林地面积在2000-2009年期间总计减少17552 hm2。  (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郑州市与洛阳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在2000-2009年期间,郑州市碳排放总量从3621071吨增加到22490783吨;洛阳市由于林地面积比重大,碳吸收总量大于碳排放总量,使得洛阳市净碳排放量一直为负,但由于林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的持续增加,洛阳市净碳排放量已由2000年的-28481150吨增加到2009年的-9084890吨。  (3)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控制碳排放量的增加,必须要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出发。主要措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林地的管理和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集约和合理的利用建设用地,实现建设用地的有序扩展。
其他文献
期刊
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是指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畜禽粪便和能源作物等,其中秸秆的来源有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油料作物、棉花等。农业生物质的开发利用,已经成
【摘要】教科研水平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对教科研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本研究以安徽省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为代表个案,调查其科研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科研发展特点。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英语专业 教科研现状 个案研究  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